关键词
近代日本家庭女性的叛逆与顺从:以菊池宽的通俗小说为例
作者: 刘绍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俗小说   菊池宽   叛逆与顺从   近代日本家庭   女性  
描述: 女性在菊池宽的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菊池宽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珍珠夫人》和《东京进行曲》不仅描绘了大正昭和时期的日本近代社会的不同面貌,而且将两个时期的家庭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本文将通过对比两者之间女性形象的变化,揭示近代日本家庭女性的双重性。
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探轶:《雷雨》中两位母亲形象的再诠释
作者: 吴琼   来源: 神州(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   母性   侍萍   女性  
描述: 《雷雨》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思想性格最复杂的莫过于侍萍和蘩漪.侍萍在给予儿女母爱的同时并未完全丢弃个性,蘩漪在追求个性实现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抛弃母性,个性与母性共存于女性意识中.曹禺以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探轶
作者: 吴琼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   母性   侍萍   女性  
描述: 《雷雨》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思想性格最复杂的莫过于侍萍和蘩漪。侍萍在给予儿女母爱的同时并未完全丢弃个性,蘩漪在追求个性实现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抛弃母性,个性与母性共存于女性意识中。曹禺以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中国传统社会女性文化的解读
作者: 李炳鑫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体   明清女性形象   社会存在   女性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女性作为社会底层弱小群体,他们的命运和社会地位被男人来界定。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女性这一社会底层薄弱链条环节渐渐地强大起来,本文就古代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主要结合宋代及明清小说戏剧的女性形象来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文化及女性形象进行阐述。
延安文艺建构中的丁玲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 王俊虎   董蕾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延安文艺运动   革命   丁玲   女性  
描述: 丁玲作为延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无论是政治人生还是文学道路,都在延安文艺运动中发生了巨大转变。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可以清晰看到在延安文艺建构历程中丁玲在文学创作主题、创作题材、创作手法以及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浅析基督教艺术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蒲思伊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   圣经   宗教   矛盾   女性  
描述: 基督教艺术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大致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圣经》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一类是非圣经人物、基督教追随者和奉献者。总体来说,基督教艺术中所刻画的女性大多具有纯洁、善良、充满信仰的特征,然而
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大妈的形象分析
作者: 王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反抗   约翰·斯坦贝克   乔德大妈   女性  
描述: 《愤怒的葡萄》围绕西进途中乔德一家发生的故事展开,小说中反抗这一这主题是非常明显的.在男性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历史基础上,女性对具有主导地位的男性的反抗就显得尤为突出.约翰
《儒林外史》中的两位特殊女性:鲁小姐和沈琼枝的对比
作者: 胡中丽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小姐   儒林外史   沈琼枝   形象对比   女性  
描述: 《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是他所写的儒林中的人物,即男性,但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同样值得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鲁小姐和沈琼枝。他们同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
解放女性,拯救生态:解读麦克尤恩新作《日光》中的女性
作者: 王蕊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光》   男性叙事话语   生态   和谐   女性  
描述: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0年的新作《日光》从新千年的环保危机出发,用冷静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新世纪严峻的生态问题和复杂的两性关系。试图通过分析文中男性叙事话语下沉默隐忍的女性形象,表现"父权制"社会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刘敬伟   来源: 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坚韧   丁玲   贞节观   女性  
描述: 丁玲挟"女"字闯入文坛,她的创作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延安时期,丁玲着力于特殊年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从另一种角度解读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时代认知。本文主要从女性与革命政治、女性坚韧不屈的生命潜力、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1 2 3 ... 19 20 21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