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57 条
-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笔下的男人与女人:以《倾城之恋》与《傲慢与偏见》为例
-
作者:
董小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法父权
困境
女性
-
描述:
不管是《倾城之恋》或是《傲慢与偏见》,无不刻画了一个特定的时代下两位具有自救精神的鲜明女性形象。伊丽莎白较之白流苏,是一个更为决绝而果断的理想主义角色,前者更具有喜剧的色彩,而后者虽然也在命运的巨力
-
从《夏洛特姑娘》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困境
-
作者:
张丽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特姑娘》
维多利亚时代
困境
女性
-
描述:
1883年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发表叙事诗《夏洛特姑娘》,该诗折射了维多利亚时代男性心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禁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困境,以及试图挣脱男性神话的女性的欲望与挣扎,失败与毁灭
-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梁志红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宁
《聊斋志异》
诗意
女性
-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包括花妖狐魅等非人形象也都独具人情。众多美丽多情的女性,各自以她们独有的兰心惠质、绚丽诗意发射出灿烂夺目的光采。
-
析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典型命运
-
作者:
薛明珠
来源:
华章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命运
原因
女性
-
描述:
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有关女性人物的作品。她们在这些作品中有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不同作者的作品中,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她们最后的命运结局也截然相反。这其中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和她们个人自身性格有关。同时女性在那个时代所处的社会地位,也使得她们的结局不一样。
-
《觉醒》中女性人物的象征意义分析
-
作者:
王燕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觉醒
神话色彩
女性
-
描述:
<觉醒>是一部很有争议的作品,闩出版之日就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现在,评论家在认同肖邦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时,亦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此小说.本文拟从象征手法分析其女性象征意义,以拓宽小说的阅读视野.
-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宁
《聊斋志异》
诗意
女性
-
描述: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从女性“戏剧化”心理看其对客体身份的自觉承纳:张爱玲小说女性人物心理分析
-
作者:
田星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化心理
客体
女性
-
描述: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规定往往是通过女性对社会性别身份的认同内化在其精神世界之中的。这种理性蒙昧的角色认同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她们对于自身客体身份的自觉承纳上,女性总是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一种被看的地位,古老
-
穿行于女性生存困境之中:论张爱玲小说的鞋意象
-
作者:
庄超颖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张爱玲小说
鞋意象
女性
-
描述:
鞋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往往用来隐喻男性性心理,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却用来喻示女性人物在各种情境中深隐幽微的性心理,揭示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悲凉命运,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鞋原型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研究张爱玲
-
性别·话语·策略:从序跋视角解读明清女性的戏曲批评
-
作者:
刘奇玉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批评
性别意识
戏曲序跋
女性
-
描述:
据现有资料,女性直到明嘉靖年间才以序跋形式步入戏曲批评领域。她们重视女性的创作和戏曲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称许其才华,关注其情感,推崇其品德,往往借以自抒心绪,希望能为女性同胞振臂一呼,具有鲜明的女性性别认同意识,在读者中起到一定的提醒和引导作用。
-
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
作者:
黄丽娟
陶家俊
来源: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主体
现代性
女性
-
描述:
中的女性再现问题.苏的欲望世界既充溢着浮士德式的现代进取精神,又滋生出社会死亡和心理死亡征兆的反浮士德冲力.因此在苏的现代性体验中,她的欲望主体经历了女性认同的三重变奏:1.寻梦者苏女性欲望的智识之旅;2.逐爱者苏女性欲望的情爱之旅;3.忧郁者苏女性欲望主体死亡之旅.
<
1
2
3
...
11
12
13
...
24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