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试论苏格兰当代女作家的小说写作特色
-
作者:
吴彩琴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特色
苏格兰
小说
女性
-
描述:
当代苏格兰出现了一个活跃的女性小说家群体,她们受女性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影响,"作为女性而写作"。她们的小说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的女性写作特色:想象丰富、描述细腻和语言诗化的小说审美趣味,书写女性生活为主旨的多样化的题材倾向,以及非线性叙事、个性化表达和深刻隐喻的女性文学语言。
-
平安时期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
王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朝
个体意识
女性
-
描述:
平安朝时代,人的主体意识是一个不断觉醒的过程,平安朝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体现在爱情婚姻上,她们要求美满专一的爱情质量,努力摆脱作为工具的附属地位,显示了女性个体意识的自觉觉醒。平安朝
-
兼容与超越——世纪之交湖北女性文学发展态势
-
作者:
孙旋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和谐
生存意义
平民视角
女性
-
描述:
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为基础的女性文学正以从容的姿态步入新世纪,从五四时期平地崛起的女性文学,对强大的男性世界由艰难的抗争到自如的应对,走过布满荆棘的漫漫长路。湖北文坛作为创作大省,也在女性文学的衍
-
镜子里的“一个人”——浅析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
作者:
宋剑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镜子
女性
-
描述: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的经典作品,包含了对男权体制的颠覆,最主要的是渗透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镜子”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内涵。通过对“镜子”及其内涵的解读,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梳理出完整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
镜子里的“一个人”
-
作者:
宋剑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镜子
女性
-
描述: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的经典作品,包含了对男权体制的颠覆,最主要的是渗透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镜子”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内涵。通过对“镜子”及其内涵的解读,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梳理出完整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特征
-
作者:
达更尕吉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特征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充满疮痍的一页,她对女性意识中传统意识的心理展示,真实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的凄惨、悲凉生活的画面。本文以张的作品中几位不幸女性心理的表现,分析了特定历史环境下女性特有悲剧特征。
-
18世纪英国女性在文学公共领域中的影响研究
-
作者:
文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公共领域
18世纪英国
女性
-
描述:
文学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文学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的前身,对公共领域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哈贝马斯忽视了女性对文学公共领域影响。本文探讨了18世纪英国女性在文学公共领域中的活动,从女性与书信体小说、女性社团、女性与文学评论、女性与报刊四个方面来证明女性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
-
女性的行动解放与灵魂坚守——以《紫青稞》里三姐妹为例
-
作者:
刘文凤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冲突
行动解放
灵魂坚守
女性
-
描述:
藏族作家尼玛潘多历时八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处女作《紫青稞》,用朴实直白的笔调展现了被人遗忘的落后农村社会生活图景,在多数评论家的眼里这部小说被划到原生态的行列,但笔者更赞同它是女性文学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关注女性命运的小说,三姐妹身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解放与坚守的并存是小说中动人的反思。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养老问题
-
作者:
林庆
李旭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少数民族地区
养老问题
女性
-
描述:
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非常突出的重要议题之一,长期以来,学界缺少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老年群体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尤其是缺少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少数民族老年群体的专门研究,而老年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年妇女问题。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与养老问题的关系。
-
超越性别一起飞——虹影《饥饿的女儿》女性叙事的文学意义
-
作者:
李茂丽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
虹影
叙事
女性
-
描述:
作品以绵延有力的叙事,不仅从自然属性层面肯定女性的阴性特质,并从社会属性层面张扬女性对自由的追求权,审视女性甚至是人类的生存困境,拓展了女性深层个性心理空间和精神世界空间,坚守并扩大了女性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