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对于《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
-
作者:
卢仙娥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立视角
红楼梦
女性
-
描述: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作者曹雪芹不仅描写了许多女性人物,为她们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以“女娲补天”神话开头,男主人公贾宝玉还具有女性化的色彩。《红楼梦》基本上维持着“女尊男卑”的思想,但是对女性却又有否定的视角。本文根据贾宝玉的“女儿观”,对《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以及其原因进行考察。
-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
作者:
易艳萍
来源: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艾莉》
新旧南方
女性
-
描述: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
对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探讨
-
作者:
马晶莹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
古代文学
诗经
女性
-
描述:
作者简介:马晶莹(1963——),吉林蛟河人 ,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副教授、督导处处长,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摘要:《诗经》其中运用大量的篇目描绘女性,使之成为了我国女性文学史上最重
-
《唇齿殇》:牙痛意象折射下的女性众相
-
作者:
陆文清
肖立青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唇齿殇》
牙痛
女性
-
描述:
小说《唇齿殇》在叙述一个城市以及一个家族跨两个世纪沧桑变迁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丰富的女性情感世界。通过频繁使用的牙痛意象,透视出女性人物曲折坎坷的爱情命运和鲜明的个性形象。
-
从电影《庭院里的女人》看两位女性人物的反叛精神
-
作者:
陈云丽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视角
赛珍珠《庭院里的女人》
反叛
女性
-
描述:
电影《庭院里的女人》根据赛珍珠同名小说《群芳亭》改编而成,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女性的思想状况。五四运动把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传到了中国。在此时代背景下,电影中的女性既有对传统的维护
-
由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谈女性觉醒
-
作者:
郝婷婷
张雪
李静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觉醒
女性
-
描述: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一篇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本文运用语言学及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渴望自由的意识,又结合当代中国女性所处的地位,分析其原因,割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和女性心理,赏析海明威简洁洗一、创作背景练的叙事文风.
-
从《史记》看吕后的才
-
作者:
宋蔚兰
来源: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吕后
才干
女性
-
描述:
吕后是司马迁笔下唯一单独立传的女性人物,在《史记》中涉及吕后的篇章多达43篇。从《史记》看,无论是从其政治眼光、处事手段、行事效率来说,她都具有突出的才能。正是因为她个人突出的才干,才能使她最终站上了权力的最高点,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毁灭的边缘:浅析哈代笔下的女性生态主义
-
作者:
余宏伟
来源:
东方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塞克斯小说
女性
生态主义
-
描述:
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和《远离尘嚣》等几部小说为例,从女性人物生存环境、自然与女性的水乳交融、相似的经验及体验、自然/女性与文明对抗的悲剧这几个方面,对哈代的威塞克斯女性进行了生态主义解读.
-
浅谈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
-
作者:
李雪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女性
-
描述: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7部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命名的.他热衷于描写社会底层的人物,展现他们平凡的生活.本文从女性角色的悲剧性展开,对《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
福克纳小说中矛盾的女性情结探究
-
作者:
刘杰
张宏瑜
马丽丽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矛盾情结
女性
-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无法释怀的矛盾情结,这种情结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女性,福克纳是充满了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他表达了对女性的无法遏制的爱;另一方面,他又憎恨女性。这是他自己生活经历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