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问题】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对西方女性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兼论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
-
作者:
黄小寒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性
女性问题
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
-
描述:
妇女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问题的古代缘起和当代症状;女性问题的本质和女性解放的判据与途径;女性问题的研究方法等,已成为西方女性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对西方女性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更为重要。
-
武汉市女性生活质量现状研究:基于制度供给理论的视角
-
作者:
黄璐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制度供给
武汉市女性
生活质量
女性问题
-
描述:
女性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产生,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较长历史时段而有所改变,但其生活质量的改进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如两性社会关系及地位等问题还尚未完全解决,女性生活质量的新问题又不断产生,这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往对女性生活质量的研究多是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从这一社会群体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其生活质量的表象和问题。本文将从这一角度来挖掘女性问题及现象,但在深入分析现象和问题时还将采用制度的视角,即采用制度分析的工具,将社会制度作为导致女性生活质量问题的根源。这
-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
作者:
吴雪丽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女学生
历史现场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书写
中国现代
现代女作家
女性主义
-
描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打开了女性研究的视野,并且多有洞见,但是,基于整体西方女性生存经验和历史语境的女性话语并不可能穷尽中国女性生存和写作的真相,遮蔽和盲视也不可避免。在此
-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解读20世纪中国历史及女性艺术的独特视角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民国时期
自画像
展览
解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问题
作品
女性形象
美术馆
-
描述:
时值国际妇女节,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关于女性艺术展览的特别话题,两位谈话者均为女性,所以对于女性问题,她们之间有一种理解,一种共鸣。提问者董慧萍是美术馆专业人员,而策展人姚玳玫是学者,一直关注民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问题,此番跨界策展,其角度是女艺术家们所留下的女性形象,仿佛是她从前的文学研究的补充、延续,好比给一本书配上了插图。我们翻开这本书,观看不同时代的女性,也即是观看女性所处的各个时代。
-
诙谐机智任豁达栩栩如生俏佳人
-
作者:
胡书涯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世纪初
《镜花缘》
诙谐
18世纪
女性问题
人物塑造
机智
长篇小说
-
描述:
《镜花缘》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部闪耀着女性光辉的长篇小说,其中讲述了不少女性问题,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唐小山(即唐闺臣)是作者李汝珍心中无可争议的女主角,而另一位女子孟紫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又一人物,甚至在作品的下半部分风头盖过了唐闺臣成为主角。学术界普遍认为《镜花缘》的前半部分,从第八到第五十四回是小说的精华所在,而后半部分是作者的逞才之作,“孟紫芝仅仅是一个线头人物,她的性格形象在她开始串联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没有发展,她作为人物是单薄的,作为工具是灵活的。”虽然作者在孟紫芝的人物
-
写给女性文学研究的诗:评常彬教授《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
作者:
王心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话语
治学方法
女性文学研究
流变
女性问题
政治语境
历史境遇
中国女性
文学理论
-
描述:
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常彬教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以恢弘大气的学术胸襟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纳古今中外女性文学理论和作品于笔下,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书分为五章,一线贯穿"女性:历史境遇的‘空白之页’"、"19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1930年代:女性话语在合流中的隐显错陈"、"1940年代:不同政治语境下女性话语的分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