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肉身的肌质:拜厄特小说中女性身体的艺术想象
作者: 徐蕾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疼痛   装置艺术   拜厄特   女性身体  
描述: 在当代英国小说家A.S.拜厄特的短篇小说《艺术品》和《身体艺术》中,女性人物借助"装置艺术"这一后现代艺术形式,以现成品和人造品为材料,重新建构了经典神话中的女性身体形象,在真实与虚构接壤的艺术想象空间里表达了女性肉体承受的难言之痛。女性身体肌质的艺术改造/改写,因而承载了作家对日常生活中性暴力和身体政治的反思与揭露。
《可食的女人》中的女性身体与男权制度
作者: 李春明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食的女人》   男权制度   女性身体  
描述: 《可食的女人》中女性人物的外貌、服饰、繁衍、性爱甚至所吃的食物都是由男性控制和决定的。女性丧失了有声的话语权,处于“他者”的位置。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无声的战场,既受到男性的主宰和控制,又是女性反抗男权制的有力武器。《可食的女人》中女性身体和男权制度的关系体现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妇女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女性需要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反抗男权社会,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从而确立女性的主体性地位。
女性身体的后现代处境——从消费文化视角解读《简·萨默斯的日记》
作者: 苏彩琴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简·萨默斯的日记》   消费文化   女性身体  
描述: 在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显。身体成为资本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及对象。在参与资本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身体演变为可以消费和交换的商品符号,个体简化为身体,人的存在被客体化为"物"的存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简和莫迪的处境揭示了这一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尴尬处境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
作者: 徐蕾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界状态   游牧思想   拜厄特   女性身体  
描述: 当代英国作家A.S.拜厄特改写传统神话,突出展现了被男权话语妖魔化、色情化的女性人物身体所特有的临界状态。这些形态怪异、难以界定的女性身体抵制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规训与控制,挑战了二元的性属身份界定,与德勒兹和瓜塔里的游牧思想产生了深刻共鸣。
灵的飞扬与肉的堕落——《莎菲女士的日记》与《上海宝贝》比较分析
作者: 梁维东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宝贝》   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身体  
描述: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文学作品,两篇小说有情节设置、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相似性,也有许多女性心理和写作策略上的相异之处,《莎菲女士的日记》打破了男性为中心的神话,张扬了女性主体意识。相比之下《上海宝贝》只写出了女性的堕落和借此对女性身体的窥视,《上海宝贝》的女性故事只是一场闹剧,而莎菲的故事却带有悲剧色彩。
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女性身体书写
作者: 焦琳利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简·萨默斯的日记》   消费文化   女性身体  
描述: 多丽丝·莱辛,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位享誉当今英国文坛的杰出作家。尽管其作品风格多变、涉猎广泛,但她始终关注女性问题,描绘女性的生存困境,探索女性的发展出路。出版于1984年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是莱辛创作后期重返现实主义后的又一力作。文中的四位主要女性人物都是生活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普通人,在崇尚“年轻、美丽、健康”的主流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她们的身体无一例外的面临着被客体化的尴尬处境,莱辛通过她们的现实遭遇触及了女性身体的这一尴尬处境,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本文立足消费社会的文化
“身体的传播”: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的图像探究
作者: 张晓晖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非主流   图像   女性身体  
描述: 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是网络上受人争议的一类图像,图像中的女性人物身体形象被非主流化,网络对这类图片的评论毁誉参半。笔者在国内知名的非主流网站上大量搜集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对搜集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图像的色彩、景深、图像中人物的形象等,然后根据图像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因素——日韩动漫、哥特电影以及摇滚文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同时,搜集非主流“网络红人”发贴后的评论,对观看这类图像的人群进行细分,从男性和女性观看者的角度去分别探讨观看人群的心理;搜集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的描述文本,分析其与图
《欲望号街车》中女性主体性建构
作者: 钟瑛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女性心理   《欲望号街车》   女性主体性   社会经济   女性身体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威廉斯的戏剧作品流露出对伴随现代物质文明而来的“文明病”,即人际情感冷漠的感慨。《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剧中描述了文明遭遇野蛮,疾病威胁健康,以及男人向女人施暴的主题。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是独立的和能动的主体,一直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并在女性身体、社会经济和女性心理等不同方面对女性主体性进行建构。笔者试图揭示剧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嬗变过程及威廉斯女性人物观的变迁。
女性文学批评:话语资源和本土经验
作者: 荒林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中国古代女性   女性文学批评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身体写作   主体建构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写作   话语资源   本土   女性身体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话语资源和本土经验
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怪   女性作家   张爱玲小说   儒家女性   性别政治   父权体制   亚文化群体   女性焦虑   女性身体   女性人物  
描述: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反串。此种忠于自身(女性)经验的书写模式,让张爱玲得以忠于自己的性别/经验而写作。不论是在女性压抑、焦虑或内囿问题上,我们都可以在张爱玲小说中挖掘到各种有关女性的沉默、匮乏、分裂、甚至疯狂的意涵和潜在文本。 大体上,张爱玲书写女性人物的成功之处,乃在于她写出了女性角色的内囿特质,以及她们在性别政治中所面临的复杂状况;并在这基础上揭示出这些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