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黄尚霞   来源: 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社会意义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有传统型的女性形象,亦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男性话语下,传统型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脱离男性秩序的女性则不被认可。女性话语下,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其抒写的社会意义。
女性话语中的男性形象解析
作者: 曲红飞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女性文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性别的界定和性心理等方面多有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对于女性作家文本中的男性形象却少有关注。本文通过对女性话语中的男性形象特征的分析,总结特征指归的源起,透视男性与女性关系的变化,从而反观女性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状况。
替罪羊:伊俄卡斯特和金陵十三钗
作者: 王月圆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伊俄卡斯特   女性话语   替罪羊  
描述: 《俄狄浦斯王》中地位举足轻重的王后伊俄卡斯特在全剧中的戏份大多数却是沉默的,她的无话语权和她尊贵的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真相大白后,伊俄卡斯特以死谢罪,俄狄浦斯却仅仅刺瞎双眼移居他处而苟活于世;剧中的第二个女性形象---斯芬克斯,虽有她自己的语言,却是以祸国殃民的形象出现,她的话语权还不如伊俄卡斯特的无话语权;最近上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十三个妓女代替女学生们为日军表演而牺牲,这一行为没有被神父阻拦,神父反而说她们是不纯洁的,是次一等的生命,不应该受到神的庇佑。在以男性为参照物的男性价值体系里,女性是”
聆听女性话语──《珀涅罗珀纪》中的女性叙述声音
作者: 邵珊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珀涅罗珀纪》   叙述声音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纪》将话语权给予以珀涅罗珀为代表的上层女性和以十二女仆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从女性视角改写荷马史诗《奥德赛》,女性话语逐渐将男性话语挤压出文本。这两种女性话语在解构和颠覆男性话语的同时,在女性话语内部也引起话语权力的争夺。本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叙述声音入手去分析《珀涅罗珀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不同阶层的女性话语对峙,以及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从夏洛蒂到西苏的女性话语权构建
作者: 朱巍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失语症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隘,把重心转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层面。从英国的夏洛蒂、伍尔芙到法国的西苏,她们不断吸收和发展前人的创作成果来试图构建女性独有的话语权,走出"女性失语症"的尴尬情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实现女性独立解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从父女关系窥探女性话语之下的时代变局:简评《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
作者: 李清涛   来源: 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女关系   女性叙事文学   女性话语   弹词小说   时代变局  
描述: 《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是台湾学者胡晓真以明末清初的女性弹词小说为研究对象,追溯中国女性叙事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通过对弹词小说的文本解读,探析近代江南繁荣的才女文化与女性文学的关系,思考女性在弹词小说创作与流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女性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父女关系这一视角对这部女性文学著作进行简评,透过女性弹词小说所呈现的复杂的父女关系窥探女性话语之下的晚明时代变局.
论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作者: 徐传毅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家庭主题   两性冲突   人性悲剧   家庭观  
描述: 本论文旨在研究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三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您忠实的舒里克》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电视剧电影编剧。作为当代女性文学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乌利茨卡娅与俄罗斯众多的男性作家的区别是,她具有对女性特殊的感觉和体验天生的才能,描写了多种多样的家庭纪事,而她尤其准确地成功研究了女性的心理状态。乌利茨卡娅出生于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她积极寻找到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即“家庭关系是所有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她对普通人
论《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与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
作者: 陈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奥菲   恋母情结   女性角色   女性话语   翁则   女权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   利亚   乔特  
描述: 《哈姆雷特》在整个文学史乃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莎士比亚的这一鸿篇巨制中,承载的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的各种理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文雅的举止!"人文主义的光辉之下,莎翁强调人性的解放,但是,诚如Elaine Showalter所说,这种解放与女性无关。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以及乔特鲁德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观点的明证,悲剧的男性形象的树立,往往是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弱化来实现的
《金陵十三钗》的女性话语与历史阐释
作者: 高红梅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历史阐释   南京大屠杀   历史真相   金陵   女性话语   女学生   妓女   严歌苓   小说  
描述: 严歌苓阐释民族受难历史,她不关注军事斗争,不展示战场上的血腥,只关心战争背景下形态各异的人,尤其是女性。在日本屠城的历史语境和镜像之下,《金陵十三钗》以一群地位特别卑贱的妓女群像来聚焦重大历史事件。在社会伦理道德视域中追求“女性”的人性化与崇高性,在塑造理想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建构女性主体地位,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话语,并对南京大屠杀做出了人性化、个性化的历史阐释。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