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诗歌】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都市语境下90年代女性诗歌的创作转向
-
作者:
李仕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都市语境
消费文化
女性诗歌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以女性诗歌创作的转向为重点,此时,"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此后的女性诗歌创作逐渐由女性主义的性别书写转移到对都市文化语境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使得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了原有审美价值的桎梏,而获得了新的人文意境和美学价值。
-
当代女性诗歌的艺术精神
-
作者:
金华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人而歌
为我而歌
女性诗歌
性别意识
-
描述:
女性诗歌在各国都有自己的演化历程。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道路,较西方尤为复杂曲折。在父权为主的传统文化中,以哀悽闺怨为主题。父权意识松动,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诗歌对传统诗歌由"依附"转而在精神层面上做了"背叛"的尝试。到近现代,父权意识受到空前冲击,"自主自强"的女性奋起思想为20世纪女性文学崛起奠定了基石,经"五四",女性诗歌开始走向独立。当代女性诗歌几近消除性别意识,为人而歌;王舒婷,女性诗歌开始真正自觉地创作;到王小妮等,又开始寻找自己的语言、建构自身的艺术精神,女性诗歌显出真正的纯净;经80年代中后期"
-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中的镜子意象
-
作者:
闫明凤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凝视
女性诗歌
当代
镜子意象
-
描述:
镜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各自积淀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内蕴。又因镜子与女性天然的亲密关系,从镜子角度切入分析女性内心世界,成为一个有别于男性视角的独特手段。在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中,镜子作为一个性别化的审美意象集中爆发,成为承载女性性别意识、性别经验和文化心理、艺术观念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性别视角,选取当代女性诗人的诗歌为材料,辨析诗歌文本中的镜子意象是如何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确认、反思、怀疑再到重构的复杂心情以小小的镜面反射到公共话语体系中。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梳
-
“隐匿的王后”,或“以暴制暴”的写作:夏宇读札
-
作者:
何言宏
来源:
星星诗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指涉性
语言游戏
填字游戏
情感
写作
女性诗歌
作品
王后
诗歌观念
诗学
-
描述: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在夏宇的诗作《甜蜜的复仇》中,如此短短的五行诗句很多人都熟知,很多人也都非常喜爱.这首写于一九八○年夏宇二十四岁时的作品,无疑是中国新诗史特别是其中女性诗歌史中的经典之作,绝望、执顽的情感和奇特的构思与"暴力",使人读之难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夏宇诗作的基本情状.一个小女子,可能因为爱,因为一种无望的爱,而只能"捕得"所爱者的影子,然后将其"腌"起来,将其"风"干,再留待自己"老的时候",以其"下酒".一连串的动词,施"暴"于人影,复又备念自己的老
-
女性绘画:中国艺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作者:
夏俐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外来词
妇女解放运动
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者
女性诗歌
女性艺术
绘画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女性绘画"一词的由来"女性绘画"一词的起用,见诸于90年代初,而以"女性"这一概念研究文学、诗歌、电影等文学艺术的学术活动,则发轫于80年代。当"女性文学"、"女性诗歌"、"女性电影"等新名词、新概念,纷纷登场亮相的时候,"女性绘画"的研究还沉默着。可到了90年代,人们却还回避用"女性绘画"这一称谓,摸不清"女性"这一概念之所指,似乎它还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问题。因而,至今有人(尤其是有些美术界的领导)宁可用"妇女的画"、"女人的画"来指称女画家作品,而对"女性绘画"一词杜
-
“女性诗歌”:性别概念与书写可能
-
作者:
龙杨志
来源:
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诗学
女性诗歌
书写
文学表达
诗歌观念
两性差异
概念
女性主义
-
描述:
由于特定语境形成的女性主义内涵与当下女性诗歌观念之间出现的实际龃龉,“女性诗歌”正在成为一个暧昧不明的能指。以女性表述为基本发生学前提的性别诗学,旨在探讨女性的文学表达权利及其可能,因此其合法性建立在尊重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共属于两性的文学理想。理性看女性诗歌的新方向与新趋势,并且在性别基础上追求必要的超越,才能确立与男性诗歌平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