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性对女性的依存--严歌苓笔下男性女性角色对比分析
作者: 李昭明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男性角色   依存   女性角色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其实也是丰满的。仔细通读其所有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都在一些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种寄生的依存感,本文选取严歌苓早期、中期和近期的三部典型作品,从坚强女性形象下的底层弱势男人、痴情女人对孤独男人的守望和矛盾的单身女性形象对迷途男人的救赎这三方面对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依存进行分析。
从“房中天使”到“新女性”的转变:解读《霍华德庄园》和《虹》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韩艳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叙述技巧   新女性   房中天使   转变  
描述: 《霍华德庄园》和《虹》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刻画了女性从“房中天使”到“新女性”的变化历程,前者中的转变属于基本意识的转变,后者则更接近启发和改革。两部小说均涉及三代女性的形象和变化,她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突破房子/家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欲望,目标是实现自我。两部小说在主题展现方面的不同还体现在叙述技巧的差异方面。
张爱玲小说女性角色塑造的特点
作者: 何娟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权   女性角色   特点   异化  
描述: 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是细腻而又苍凉的.不同于男性主导的传统文学对于女性的限定和引导,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特点.
父权制社会中的“他者”——《耻》中女性角色分析
作者: 吉曼青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他者   女性角色   《耻》   女性主义  
描述: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举成名。其笔下多数女性角色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与控制。《耻》是库切的经典作之一,使他第二度获得英国布克奖。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他者”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中的四位主要女性人物,分三章论述了索拉娅、贝芙·肖、梅拉妮和露茜这四位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生活上、思想上和精神上处于“他者”的地位,说明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揭示《耻》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的意义。
从《沼泽天使》看女性的自然属性:埃塞尔·威尔逊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命题研究
作者: 耿力平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埃塞尔·威尔逊   加拿大文学   女性角色   自然   哲理性  
描述: 埃塞尔·威尔逊(1 888-1 980)是20世纪加拿大文学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的成名小说《沼泽天使》是加拿大大学文学类课程中讲授得最多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早在1 954年就分别在伦敦(麦克米伦
女权外表下的女性角色
作者: 董燕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罗拉·利》   女性角色   女权   《逃奴》   伊丽莎白·勃朗宁夫人  
描述: 通过对美国作家伊丽莎白·勃朗宁夫人的两部重要典型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进行回顾分析,文章阐述了作者及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平等意识乃至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揭示出其中女权意识的不彻底性.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作者: 王慧   徐凯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迷惘的一代”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海明威  
描述: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系统分析了评论界观点之分野 ,从文本入手 ,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 ,指出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 ,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论盖恩斯《刑前一课》黑人男性自我重建中女性的参与
作者: 吕万英   吴悠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刑前一课》   自我重建   女性角色   欧内斯特·盖恩斯   黑人男性  
描述: 女性研究常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但在黑人文学研究领域甚是少见。在黑人男性成长过程中,男性角色的缺失是黑人社会的普遍现象。盖恩斯《刑前一课》中黑人男性角色缺失可以反证女性角色在黑人男性自我重建过程中的重要性,女性角色在黑人男性自我重建中起到引导、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揭示出女性参与黑人男性自我重建对黑人社会的重要意义。
From“Angel in the House”to“He For She”UN Women Global Goodwill Ambassador
作者: 李华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平等   女性角色   维多利亚时代   “家中天使”   “他支持她”  
描述: "家中天使"是英国诗人考文垂.帕特莫尔在十九世纪中叶发表的一首诗,他在诗中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极具耐心、自我牺牲的理想妻子的形象,反映了在那个时代的女性角色就是在家中相夫教子作贤妻良母。妇女运动发展到二十一世纪,英国女演员艾玛·沃森做上了"他支持她"运动的联合国世界妇女亲善大使,承担起了争取两性平等权利的重要职责,她现身说法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演讲,呼吁世界女性要表现出完整而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自由。
从儿童文学作品看女性角色的转变
作者: 周俊男   来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友情   女性角色   亲情   爱情   儿童文学  
描述: 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建构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性别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性别定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裹着小脚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女性到面临生活压力外出工作的女性,时至今日,又有更加多元化表现——寻求自我实现的女性。文学作品是特定社会文化之下的产物,因此,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角色转变的过程。研究选取时间跨度较大的三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其中所呈现的女性角色之差异性,并通过亲情、友情及爱情三个面向详细阐释,以期教师或家长引导儿童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角色的背后发掘其呈现的性别观与时代特征。
< 1 2 3 ... 11 12 13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