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觉醒】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女性的觉醒性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
作者:
陈捷
来源:
重庆师范学院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觉醒
-
描述:
女性的觉醒性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
《琐事》中女性人物的觉醒
-
作者:
姜鸿玉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珊·格拉斯贝尔
男权社会
《琐事》
女性权利
女性觉醒
-
描述:
在格拉斯贝尔的《琐事》这部独幕剧中,女性人物备受男性的蔑视与凌辱。然而她们团结一致,默默抵抗这个男权社会,争取平等的权利,这是她们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
《琐事》中女性人物的觉醒(英文)
-
作者:
姜鸿玉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珊·格拉斯贝尔
男权社会
《琐事》
女性权利
女性觉醒
-
描述:
在格拉斯贝尔的《琐事》这部独幕剧中,女性人物备受男性的蔑视与凌辱。然而她们团结一致,默默抵抗这个男权社会,争取平等的权利,这是她们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
百年《觉醒》研究与女性觉醒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伦理学
反女权运动
《觉醒》
女权运动
凯特·肖邦
女性觉醒
-
描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美国女性文学开山之作《觉醒》的研究有其独特之处。它在出版之初遭到了冷遇乃至被遗忘,到约半个世纪后才重新被挖掘,接着被经典化,此后便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在梳理百年来《觉醒》研究动向的同时,旨在探究《觉醒》成为西方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经典之作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以管窥百多年来女性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并对此提出道德伦理方面的反思。
-
关于妇女组织性质与发展的思考
-
作者:
张桂华
来源:
长白学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妇联组织
纽织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发展的思考
妇女运动
妇女组织
群众团体
工会
女性觉醒
-
描述:
妇女组织是妇女运动的产物,是女性觉醒的标志,她的建立也是妇女解放阶段性的客观要求.妇女组织的行为、领导起着激励、沟通、控制、监督妇女运动发展的重要职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作为我国三大群众团体之一的妇女组织的性质、发展等问题给以新的正确的认识十分必要.因为它可以促使妇女组
-
五四运动与女性觉醒
-
作者:
姚远
来源:
传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示威游行
湖南女界联合会
反帝反封建
郭隆真
邓春兰
妇女运动史
陈君起
婚姻自由
女性觉醒
人格独立
-
描述:
五四运动中,中国女性为爱国、平等、自由作了惊天动地的艰苦斗争。从奋起爱国,到实现大学开放女禁与女子参政;从争取女性人格独立的呐喊,到社交公开与婚姻自由……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
从传统到现代: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角色建构
-
作者:
荀羽琨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建构
家庭角色
新时期
男权文化
男权社会
女性角色
女性写作
角色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觉醒
-
描述:
角色意识的建构是贯穿20世纪女性写作的核心命题,体现了女性突破男权文化禁锢,追求独立人格的现代品质。"五四"新女性觉醒的标志就体现在对家庭角色的叛离,新时期女性文学也是在对这一母题的继承中宣告开始的。在社会和家庭角色的抉择
-
想象的“他者”——二十年代女性文本中欲立而不得的男性书写
-
作者:
张明杨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性权利
女性文本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凌淑华
现代中国
女性书写
女性觉醒
亚侠
-
描述:
在“五四”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萌发了现代女性觉醒与成长的根基点,掀起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她们开始以自身为切入点,展露情怀,言说心声,同时,有史以来作为主宰者的男性也进入了她们的书写视域。纵观20年代女性文本中关于男性形象的审视,可见“五四”女作家们主体意识的流变历程:想象中的欲建立而不得。20世纪20年代席卷全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
女性视角与夏娃形象的改写:读濮舜卿剧作《人间的乐园》
-
作者:
左怀建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女性视角
形象
上帝
五四时期
女性写作
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觉醒
夏娃
-
描述:
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濮舜卿的剧作《人间的乐园》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佳构。最早收入作者1928年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名剧作集(作为文学研究会通俗戏剧丛刊第七种),1935年收入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卷。《大系》该卷导言指出,这部作品和侯曜的《山河泪》均成为当时校园剧的代表。作品的魅力和艺术可阐释空间在于,虽写自五四时期,但并
-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
-
作者:
李裴
来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抗抗
创作活动
人类文化学
陆文婷
《烦恼人生》
男性意识
爱的权利
文化中心
女性觉醒
张辛欣
-
描述:
从人类文化学意义上说,文化中心是以男性意识为主的。女性的创作盯住男性,并把男性作为对象来开展创作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带着女性的气质而面对了文化的整体。它既充分地含藉着女性的特点——被动的和依附的;也展示了女性从长期压抑中觉醒的特点——挑战的和自主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