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从单性特质的女性形象看华顿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银波
刘映荷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性观
-
描述:
伊迪丝.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的丽莉和《国家习俗》中的安丁在单性特质缺陷下,在生活中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丽莉在单一的女性特质下死亡,安丁则在单一的男性特质下过着损人损己的生活。女性只具有单一的女性特质或单一的男性特质都不足取,男女特质共存且和谐发展的人格模式才是华顿心目中理想女性应具有的人格模式。
-
论威廉斯早期诗学中的女性观和诗歌创作
-
作者:
武新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庞德
女性观
威廉斯
女性形象
-
描述:
威廉斯早期诗学中女性观有一个孕育和发展过程;赞同女权主义建立社会新秩序的立场是其诗学女性观的核心和本质;其诗歌创作实践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逐渐走向后现代主义开启了新的途径。
-
论《女仙外史》的女性观
-
作者:
刘鹏飞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仙外史》
女性观
女仪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仙外史》是一部以明代"靖难"之役为背景敷衍而成的小说,但小说叙事的中心却是唐赛儿为建文帝"复国"的历程。作品的真正主人公是唐赛儿,作者以她为中心,塑造了刹魔公主、聂隐娘等个性鲜明的女英雄形象。与此同时,作者还对妇女的地位问题做了思考,并对"女仪"、夫妇之礼等提出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表现出了比较进步的女性观。
-
浅析李渔拟话本小说的女性观
-
作者:
刘健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李渔
拟话本小说
-
描述:
李渔在他的拟话本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他对于女性的认识,本文就将从这个角度加以阐述。
-
矛盾的女性观: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研究
-
作者:
张丹丹
刘立辉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爱伦o坡
女性身体叙事
短篇小说
-
描述: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爱伦·坡在其短篇小说中,对女性的身体进行了大量的描写。通过对女性形象的身体以及其行为举止的叙述,爱伦·坡塑造了许多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女神形象和夏娃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研究,从而揭示爱伦·坡的女性观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
从文化学角度谈《水浒传》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张妍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化
女性观
消极性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妇女形象的类化和解读,透析作者的女性观和当时时代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把《水浒传》众多女性形象简要的分为两大类别,从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了解作者的女性观。
-
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男女两性异同观
杰克·伦敦
-
描述:
杰克·伦敦这位一向以塑造男性英雄式人物见长的作家也十分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对他所处时代的女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在作品中塑造一大批有别于传统定义的女性形象,杰克·伦敦让世人看到了他进步的女性观。
-
熟语所反映的中日韩三国的女性观
-
作者:
李美花
金银松
来源:
成功(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熟语
歧视
女性观
女性
-
描述:
从女性的性格、命运、社会活动和经济能力、言行举止、容貌及智慧等5个方面,对中日韩三国有关女性的熟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考察了各自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的形象,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异同,进而探索了中日韩三国的传统女性观.
-
从《废都》看贾平凹的女性观
-
作者:
段经文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废都》
贾平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贾平凹在《废都》中创作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四位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贾平凹对女性生物性的热衷展示,对女性物化状态的肯定与张扬,对女性臣服于男性的赞美褒扬,这反映出贾平凹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审美观和价值观。
-
纤腰瘦怯画中人
-
作者:
郝婷婷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仕女图
文化
女性观
审美
-
描述:
中国仕女画在绘画历史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带给我们永恒的美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经典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在力图寻找一张真实、有缺陷、丑的面孔无果的情况下,着力分析驱使画家们用线条、颜料塑造出种种完美无暇的女性形象背后的审美传统、文化背景及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