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废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刘时艳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废名   女性观   艺术塑造   女性形象   类型  
描述: 废名,原名冯文炳,这个来自黄梅乡村的作家,在文学这块土壤上默默的耕耘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和谐、最自然的生活,并在这份和谐与自然中构建自己理想的文学堡垒。他怀揣着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浓厚情感,用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去创作小说。他的主要小说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枣》,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作品。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或聪慧、或纯朴、或慈善……无一例外都是以美好的形象出现。从宏观角度来审视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我们不难看出,
茨威格小说与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高博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性观   亦舒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权制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中短篇小说家,亦舒是当代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两位作家都将自己对女性的关爱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塑造了无数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全文分三个部分来阐释男作家茨威格和女作家亦舒不同的女性观,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茨威格和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阐释其因时代不同、性别经验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女性观。第一部分主要是把茨威格小说以及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分析。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为爱而生的女人”、“受到压抑的女人”和“命运多桀的女人”三个大类。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刘双双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神话   伦理道德观   女性观   希腊神话   女性形象   分类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的整体形象和具体形象的比较研究,找到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在群像分类和审美观上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揭示了中希神话人物形象范式和审美特色。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分为:神话体系顶端的大女神形象;具有神格的二类女神形象;没有神格的凡间女性形象。并诠释了希腊神话女性“美与和谐”、“美与爱”、“美与德”的审美观,和中国神话“美与图腾崇拜”、“美与艺术化”、“美与德”的审美观。根据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解读女性形象背后所体现出的女性观和男性霸权。
论松本清张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徐雨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儒家思想   松本清张   女性观   女性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  
描述: 论松本清张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丹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影响   《世说新语》   形象分析   生活状况   女性  
描述: 南朝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领衔成于众手的志人小说,它以百科全书的性质为这一时期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资料。全书主要记录了汉末、魏晋以来三百年间士族的逸闻轶事,重点是东晋百年间。《世说新语》采用艺术化的书写方法去描写东汉末和魏晋士人独特精神面貌和人生观,此书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人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混乱,使得它几乎没有安定的时候。政治权利的交替更迭、礼教对人们束缚的减弱、魏晋玄学和佛教思想对士人精神层面的冲击影响、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
外国文学名著三女性形象与高中生女性观建构
作者: 李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女性观   外国文学名著   中学生   教材   女性形象  
描述: 建构正确的女性观是高中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他们处理好异性交往的相关问题,也有利于他们全面正确的了解、认识社会语文学科既有传授知识的任务,也担负着育人职责,而且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很强的人文性,这些都为利用语文学科建构学生的正确女性观提供了可能根据高中生现有女性观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为他们的阅读提供新鲜材料,帮助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从而建构起全面正确、科学合理的女性观 本文第一章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作了粗略分析,发现现行教材中女性形象数量过少,且侧重于男性作者所
试论泰戈尔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作者: 曾琼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观   女性观   爱情观   泰戈尔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泰戈尔作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印度近现代文学影响深远而巨大。无论是从创作数量、创作时期,还是从创作手法、作品题材来看,中篇小说在泰戈尔的作品中都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泰戈尔所有小说中离现实生活最远、离其内心世界最近的作品,与作者的生命感受、生存体验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主要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出现,反映了泰戈尔的内心世界,是理解泰戈尔中篇小说的一把钥匙。泰戈尔糅合各种宗教观而形成的宗教观是形成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内涵的根本原因,女性观是其宗教观的产物,爱情观则是它的直
从《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观
作者: 郭扬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女性观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宠儿》   黑人母亲形象  
描述: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无疑是当今美国文坛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于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富有诗意,并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长篇小说方面。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九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其中《最蓝的眼睛》是197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普利策获奖小说《宠儿》于1987年发表,也是迄今为止被公认的不朽的杰作。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
论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矛盾性
作者: 徐莹丽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矛盾性   女性观   爱情观   文化冲突   三岛由纪夫  
描述: 三岛由纪夫在对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他的作品经常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例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等等,让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性。他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这些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体现在作品中主人公的塑造中。从强烈的冲突中我们体悟三岛本人的怪异美学观,并从中分析出不种文化的影响和他所倡导的“文武两道”,以及他对天皇的矛盾态度,都影响着三岛创作中和种种对立因素的形成。本文分六个部分对三岛作品中的矛盾性作出梳理和认识。第一
论张洁女性观的流变
作者: 崔翠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女性观   小说创作   张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本人通过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历时性梳理,揭示出了张洁的女性观:女性要求得彻底解放,要靠女性自强不息,要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张洁不仅把这种价值的实现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放到社会现实和历史双重制约的复杂环境中加以考察和描绘,而且还把笔触伸向女性自身,指出了她们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 爱情话语原是男性中心文化中女性寄身的方式,张洁对这一话语的探索、发现,就是对于女性自身存在真相的探索、发现,是凸显女性独立人格的主要方式。这一话语在
< 1 2 3 ... 44 45 46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