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由小说《无名的裘德》分析哈代的女性观
作者: 胡凡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主义  
描述: 男性作家描绘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男人们的文化心态,这是女性主义文学评判的一个非常重要范畴.本文使用女性主义文学评判理论与方法,详细分析哈代作品<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女性形象,从她的性格、生活环境、命运等各方面解析哈代的女性观.哈代尽管是女性的同情者与道德的宽容者,可是因为他自己性别立场的局限,他意识中仍然存有父权制文化观与价值取向.哈代描绘的淑最终还是不能逃脱时代和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不幸遭遇.
试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观
作者: 杜鹃花   来源: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拉德小说   女性观   女性  
描述: 阅读了康拉德的小说,从他笔下的各种不同风格的女性形象,透露出不同的女性观,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女性观,提出康拉德作品中女性观存在的弊端,最后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观弊端产生的原因。
哈代女性观发展历程分析
作者: 楚苹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观   发展  
描述: 托马斯·哈代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历史的变迁改变了他的传统女性观。随着创作的深入,哈代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具有现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典型和道德标准。而他的这一新女性观的形成却经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传统与现代的女性形象——女权主义的女性形象这么一个逻辑渐进的探索、发展过程。
从生活伴侣走向性伴侣
作者: 王美花   刘俊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伴侣   女性观   生活伴侣  
描述: 《围城》与《废都》都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角。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描写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女性形象,后者则描写了一系列情欲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钱钟书与贾平凹的女性观从生活伴侣走向了性伴侣。
论张洁女性观的流变
作者: 崔翠红   来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张洁小说   女性观  
描述: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历时性梳理,特别是通过对其爱情话语的探索、考察,来揭示张洁的女性观,是研究张洁创作倾向与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马德琳形象的刻画来看贝娄的女性观
作者: 苏天兰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歪曲   贝娄   赫索格  
描述: 索尔•贝娄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负盛名的犹太作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受到传统犹太文化的影响,贝娄在《赫索格》一书中对马德琳进行了歪曲和改写,从而体现出作家贝娄也没能摆脱传统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刻画的圈子。本文就贝娄在其代表作《赫索格》中对马德琳的刻画而对贝娄本人的女性观进行了评述。
母爱的缺失与尤金·奥尼尔的女性观
作者: 谢丽琴   邱景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女性观   母爱的缺失  
描述: 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解读作者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探讨奥尼尔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解析劳伦斯的女性观
作者: 柳明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观   劳伦斯   新女性  
描述: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倔强勇敢,意志坚定,勇于抗争,并积极寻求精神人格独立,具有新时代的叛逆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地努力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从他笔下的莫瑞尔、厄秀拉、古德伦和康妮四个新女性形象中,就可以分析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女性观刍议
作者: 万冬梅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问题  
描述: 俄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中,塑造了一系列的问题女性形象,并借此表露出自己对当时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女性问题、犯罪问题等)的观点。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性观充满了矛盾性,尤为引人关注。
老舍文学创作中的女性观
作者: 王俊虎   来源: 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老舍   女性觉醒  
描述: 通过分析老舍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总结出老舍对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真实处境的概括是: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昭示人们,要改变妇女的悲剧命运,有赖于女性的真正觉醒,有赖于新型文化建设,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普遍提高。认为,在绝大多数作家为中国妇女在20世纪初接受西方新思潮熏陶而欢呼雀跃之际,老舍以自己如椽巨笔写下了自己对中国女性的冷静思考,尤其对西方自由、民主能否短时期内在中国扎根结果表示出深深的怀疑,同时对西方文明裹挟下的思想糟粕有着先验的忧虑,这是老舍关于新潮女性艺术形象塑造带给我们最大的启
< 1 2 3 ... 23 24 25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