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自我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唐传奇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作者:
杨成军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唐传奇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随着唐代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开化,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唐传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丰满生动,从中可以看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由;其二,争取社会地位的平等;其三,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利。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论析
-
作者:
王展燕
孙周年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露西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在众多男性作家满纸男性意识和男性偏见的时代潮流中,福斯特直面女性主体意识问题,深刻省察二元对立下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塑造出露西这一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黑格尔关于人类自我意识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对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勾勒出露西被压制的女性自我意识从萌发到觉醒的全过程
-
中日“80后”女性小说叙事研究:以张悦然、绵矢丽莎与金原瞳小说为例
-
作者:
本望雅已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日“80后”女性小说
比喻手法
身体写作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中国的“80后”文学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网络文化与大都市大众消费文化引起的转型期文化背景下,中国“80后”作家的写作资源呈现出不同于前辈作家的内容与风格。“80后”写作因为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与青年亚文化,受到了年轻读者的热烈欢迎。但这种写作资源造成了在他们与前辈作家之间的代沟。而在日本没有“80后”文学这个概念。在日本在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所写的作品并不像中国“80后”写作那样,与网络文化、大都市大众消费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是,近年来,中日两国出生于80年代的青年作家受到纯文学界关注的程度是相似
-
新世纪“女性官场小说”论
-
作者:
傅云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官场小说
女性叙事策略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繁盛的官场小说,其主要人物大都是活跃在官场不同层面的男性形象,而女性多以按摩小姐、情妇等不光彩的“坏女人”形象出现。这类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女性在官场中的自我感受和真实体验。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正在官场或有过从政经历和体验的女性,开始用文字表现女性在官场的别样人生,《女市长》、《女同志》等一批以塑造官场女性形象为主的小说文本相继问世。这类由女性作家书写,以塑造官场女性形象为主,表现当代官场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心灵的挣扎,着力挖掘官场女性的情感深度和精神焦虑的小说,本文称之为“女性官场
-
丁玲作品中坚强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婷婷
王妍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丁玲
坚强
《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品
女性形象
社会理想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于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这个人物的分析,探讨了慰安妇贞贞悲惨命运的原因,以及霞村这个地方所浓缩的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思想风气的问题,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最后总结出作者的独特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觉悟。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真挚情感的结晶与升华。通过“我”去霞村休养这件事,引出霞村里一个叫贞贞的女孩,在遭受日寇的凌辱后,忍受着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利用自己慰安妇的特殊身份,帮助八路军取得日军情报的故事。但是,贞贞回到村子里后,却不被人理解,遭到众人的歧视和
-
悲剧中的自我崛起
-
作者:
丁晓俊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弃妇诗
男权社会
女子
悲剧色彩
觉醒
诗经
爱情
宗法制度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诗经》弃妇诗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常被视为经典为后人评论,从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庸的悲剧,但我们也从她们身上看到自我崛起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试图从这些悲剧中分析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和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对比,比较一下自我意识程度以及造成的相关原因。 一、引语 《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学这个大花园中最旖旎的一朵花。其中所记录下来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至今都让人赞叹。而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弃妇形象尤为突出和成功。本文从弃妇诗产生入手,分析弃妇诗中表达出的悲剧色彩,和从中表现的女性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