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水围的夜与雾》
作者: 王世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天水围的夜与雾》   许鞍华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的一员,她擅于描写女性,尤其是边缘化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人物内心情感被深入挖掘。许鞍华作为一位女导演以女性的细腻深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心。导演没有强加于观众一些完全个人化的东西,没有给片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设定封闭的出路。而是留给我们很多二次阅读的空间。
从文学到电影:浅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跨艺术表达
作者: 李欢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形象   陌生女人  
描述: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然而其中塑造的无私付出的陌生女人形象却一直为女性主义者诟病。本文通过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展现出当代女性电影的困境以及探讨发展当代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三种批评模式
作者: 严红兰   来源: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受众   电影符号学   女性主义  
描述: 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三种批评模式:一是研究电影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二是对电影的接受者,即受众进行研究;三是建构女性电影传统。这三种批评模式各有侧重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这种别具特色的电影批评理论。
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建构研究
作者: 周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建构   张艾嘉   艺术表达  
描述: 两性和谐是大部分女权主义者的终极目标。在艺术领域,女性电影自然成为宣扬女性意识、倡导两性平等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华语电影圈里,张艾嘉是少数几位真正将女性意识贯彻始终的导演。多变的女性表达与灵活的市场运作使其电影文本无论是在商业还是艺术上都获得了成功。本文将从女性意识建构的角度对张艾嘉的电影进行系统研究,前言部分结合社会以及家庭背景对张艾嘉的从艺经历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一章对女性意识与女性电影的概念予以界定,并从时间向度上对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将从爱情、婚姻、性三方面分析其影片女性意识
《20,30,40》和《女人四十》涉及的中泰女性家庭角色对比
作者: 郭秀莲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家庭角色   社会角色  
描述: 本文通过对《女人四十》和《20,30,40》涉及的中泰两国女性家庭角色对比,研究了中泰两国女性各种角色的特点。论文选择中国电影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和泰国电影导演Yok boolapa的影片进行比较。中国女导演许鞍华的女性电影以女性命运为描写对象,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到了九十年代,许鞍华的爱情观出发,而是将女性在家庭、事业、爱情等多重角色,更立体,更全面地呈现出来.许鞍华的女性电影的特点是描述女性生活面对双重打击时的处境。本文对比了中泰两个国家的两部电影,主要将讨论的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在社会
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
作者: 刘敬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能动性   审美创新   社会意义   中国   当代  
描述: 本论文意识到的问题是,中国女性电影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但限于女性主体性研究思路,对女性电影的社会意义与审美创造的肯定及学理总结不够。论文借助西方艺术行为研究在性别研究中的新思路,聚焦电影文本中的女性能动性问题,试图重新发现并概括中国女性电影的社会意义与审美创造上的成就。此外,论文的另一条线索则侧重探讨女性电影自身的定位、创作方法及其发展出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移位与社会结构变革,而这一社会格局的变迁直接对中国女性的生命存在及其社会意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本文以中国当代女性电影为研
女性凝视与被凝视:新世纪女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再现与当代女性精神面面观
作者: 潘雨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客观属性   女性作者   女性精神   镜头   当代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女性凝视与被凝视:中国女性电影现状 女性凝视,在电影中表现为女性作者借由镜头,将电影的客观属性——记录,转化为主观属性——刻画的一种创造性手段。她是女性认识自我、建构自我的理想途径。
光影记忆: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郭红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中国电影   黄健中   张暖忻   《甲方乙方》   形象解读   男主角   徐静蕾   女性社会地位   人生价值观  
描述: 在中国的传统意念中,女性扮演着温柔体贴、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角色。在我们生活的当代,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当今的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价值观。从现代的中国电影艺术里,我们就能看到女性形象的蜕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女性形象在影视剧中的蜕变。
“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评
作者: 王艳云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上海大学   上海市   影像学   纪录片   跨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重点学科   台湾电影  
描述: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由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电影学、上海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台湾女性影像学会主办,上海市影视文献图书馆协办的"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
“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王艳云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身份   影像学   女性创作   纪录片   跨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学术研讨会   台湾电影  
描述: 近十几年来,台湾女性影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特别是纪录片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创作者和作品,在台湾本土、韩国、日本甚至是欧美都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女性影像与大陆的联系还比较零散,相关的研究还处于生长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台湾电影、对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