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郑怡   陈鹃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西方妇女解放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中先后出现了两次颇具规模的女性文学创作潮流。一次发生在二三十年代,以冰心、庐隐、冯沅君、白薇等为代表;另一次发生在八九十年代,以残雪、铁凝、林白、陈染等为代表。
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五四女作家主体精神与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五四  
描述: 本文提出,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其特点有三:关注女性命运、呼唤中国妇女解放;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着重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把握和内心自我体验。
中英两国女性文学比较初探
作者: 傅桂佳   来源: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  
描述: 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的女性文学有着相同的发展历程、表现主题,但又存在着差异。
中英两国女性文学比较初探
作者: 傅桂佳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  
描述: 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的女性文学有着相同的发展历程、表现主题,但又存在着差异。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演进:兼谈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作者: 李树香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在讨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演进这一主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女性主义、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基本含义。女性主义源于英语“Feminism”一词,现在中国的文学理论界多倾向于译为女性主义,以取代最初的译法棗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起于女性解放为背景的具有宏大历史跨度的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等一系列生活问题而提出为妇女赢得基本权利和使她们获得男子已经获得了的完整的主体。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善,特别是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反越战运动的历史波澜,妇女运动从
母性塑就的人格:[张承志及其女性人物创作]
作者: 马丽蓉   来源: 新疆回族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人物形象  
描述: 母性塑就的人格:[张承志及其女性人物创作]
更行更远更生——论90年代女性文学中性别意识的强化与超越
作者: 陆生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跨性别外观点   女性内视点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描述: 90年代的女性文学 ,避开了性别政治简单分裂的危险 ,融敏锐的性别体悟与宽厚的人间情怀于一体 ,从跨性别外视点与女性内观点“联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世俗关怀及对于历史、文化的多重思考和全息化的把握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童心世界
作者: 李玲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童心世界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五四”文化大背景下,冰心、陈衡哲、凌叔华、苏雪林等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初次打开心灵镣铐,关注童心世界。她们时而从诗意和哲理的角度赞美儿童世界、关怀儿童的成长,时而隐匿起成年人的身份去细心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时而着重抒写渗透着童心的女性世界。在对童心世界的歌唱中,“五四”女作家开拓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反叛了封建父权文化,并在其中寄寓了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失望与对美好人性的热烈期盼
试论崛起于新时期的内蒙古女性文学
作者: 托娅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蒙古   新时期   女性文学  
描述: 崛起于新时期的内蒙古女性文学 ,在面向“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总体关注中 ,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不仅带来了题材面的拓展 ,而且还带来了审视题材、开掘生活的高度与深度。因而 ,展现在新时期内蒙古女作家笔下的世界 ,无论就其蕴蓄的生活面 ,还是把握生活、反思历史、审视人的灵魂方面 ,即在观照社会生活的同时观照“人”,包括女性自身的精神世界方面 ,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特别是内蒙古女性作家勇于探索与创新的锐气 ,使其艺术审美空间变得格外开放、随意、美丽和流动
漫议舒婷诗文
作者: 盛英   来源: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化   定位   女性文学  
描述: 舒婷的诗歌艺术在新时期诗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诗评家们纷纷为她作文学史定位工作 ;本文则从女性文学角度为其作补充定位。舒婷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 ,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 ,对诗歌形式的“现代”追逐而拥有读者 ;本文以 80年代中期为界 ,论及舒婷近期诗歌艺术的变化 ,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此外 ,本文还论及舒婷散文的女性特征 ,以及她的诗和文的关系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