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
作者: 苏畅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灵肉观   女性文学  
描述: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在随后的近30年中,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并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到了各个学科的诸多方面。 “灵与肉”是古老且又常新的话题,然而对于中国的女性文学来说,“灵与肉”的描绘与阐释似乎具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灵肉观”作为一种隐性的、惯性的“存在”在我国的女性文学中一直都有所涉猎,但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思考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充实和开拓。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程华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魏晋南北朝   女性文学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虽然创作人数、作品数量不能与男性作家相比,传世之作也不多,但是通过对此期女性作家的创作的讨论,我们仍能清楚地发见她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篇论文共分三个部分,主要以魏晋南北朝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女作家、作品文本的基本面貌和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从而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作一个整体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婚姻地位,以及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学传统对她们的影响,从而说明女性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和成因。第二部分,先
维吾尔女性文学小说创作研究
作者: 古丽巴哈尔·买买赛地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维吾尔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作家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量出现,并且在作品数量和艺术质量达到的水准,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女性作家以文学创作方式。表达有关“个性解放”、“女性自由”和“男女平等”的诉求和个体情感经验。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不仅缘于女性“发现”自身的需要,还由于“女性解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关注。由于具有符合当今维吾尔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明显区别于西方女权文学和我国其它民族的女性文学,而且不断的以独具特色的发展着。特别是在九十年代起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对于文学批评家而言也称之为热点话题。但是作为新兴
“娜拉”们的出走和出走以后
作者: 付萱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走”   “出走”以后   婚姻情感   女性文学  
描述: 最近几十年来,女性文学研究在中国已然成为一门显学。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非常之多,它们多数是从女性身份、性别、地位等角度进行的研究,但对于女性文学中婚姻情感问题的研究所占比例不多。自“五四”以来,“娜拉出走”一直是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更加关注“娜拉出走”以后的命运。本文以婚姻情感问题在女性文学作品的表现为出发点,对主流男权话语影响下的女性文学观念进行文化阐释,试图表现新时期女性文学反映“娜拉出走”以后婚姻情感的主题,在对这样一系列作品做一整体性勾勒和概
津岛佑子文学の女性意识について
作者: 杨希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津岛佑子   母性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日本的女作家们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并频繁获奖。之后女性作家们备受读者喜欢的作品也层出不穷,活跃于文坛,现代日本女性文学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其中,津岛佑子是现在日本文学界很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太宰治的二女儿。1947年3月30日出生于东京。大学期间她作为《文艺首都》的同人开始写小说,因新人女作家而备受关注。1976年凭借《猎殃殃草似的母亲》获得第16届田村俊子奖。其后先后获得泉镜花奖、川端康成文学奖、平林泰奖、伊藤整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野间文学奖等殊荣。作品被翻译成英
同一平台上的不同向度:林白、陈染九十年代作品差异性分析
作者: 龙彬彬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染   林白   女性文学   差异  
描述: 一部分觉醒了的女性,拿起手中的笔,用以作为挑战男权社会的武器。女性文学,就此诞生。作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三阶段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林白和陈染的作品代表了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两座高峰。她们的作品有不少相同的方面,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从题材上看,林白的小说主人公积极投身社会,陈染的主人公与现实疏离;林白笔下的夫妻性生活不协,是婚姻的主要问题,陈染认为夫妻间主要是精神疏远;林白作品中的母亲对女儿是本能的无私之爱,陈染塑造的母爱则出现了偏执;林白的小说与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契合,陈染则主动地疏离。 从表现形式上看,
宋代女性词人研究
作者: 丁立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词人   宋代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没有女性自己详细的历史,在文学长河中,那些留下千古传唱之篇的女性甚至有的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是以某某妻、某某妾或是某某妓的附庸形式被冷落在男性中心周围。如宋代的徐君宝妻、杜大中妾、蜀妓、都下妓等等。在宋代即使最杰出的女性作家李清照、朱淑真等,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及生平资料都是十分有限,可见,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她们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的悲哀。 由于在历史和文化中,女性一直都处在被忽视的边缘地位,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关中国古代女性创作文学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而
王端淑研究
作者: 郭玲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映然子吟红集》   《名媛诗纬初编》   王端淑   女性文学  
描述: 从现有材料来看,明末山阴闺媛王端淑有考的半世生平可细致地分为闺阁无愁、家国并忧、飘蓬转徙、名起身隐四个阶段。其中,文学创作与出入社会作为她的生活方式,不仅为她赢得了当时名流的广泛称赞,更是她最终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的坚实奠基。王端淑才情兼备,尤善文史,在清代女性文坛,尤其是清初闺阁诗坛享有盛誉。一生著述丰富,可惜由于时间的久远,其作大都亡佚,仅有《映然子吟红集》和《名媛诗纬初编》存世(民国卢冀野专门将《名媛诗纬初编》中“雅集”二卷析出,编校而成《明代妇人散曲集》)。前者作为王端淑别集,诗文诸体,广有涉略。从
马奇四姐妹的美德成因浅析:论《小妇人》中的教育主题
作者: 甘惠侨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小妇人   美德   女性文学  
描述: 路易莎·奥尔柯特的代表作《小妇人》通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家的四姐妹的成长故事,树立了以乔为首的一群兼具传统美德与近代女性意识的新型女性形象。本文将以马奇太太的教育作用为核心,融汇对社会教育的积极影响的阐述,分析家庭教育对马奇姐妹的美德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美格、乔与汉娜在家庭教育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的新观点。
湖北当代女性作家与女性文学
作者: 阳燕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超性别   湖北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女性生存  
描述: 池莉、方方之后,湖北文坛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作家,呈现出年龄梯队齐整、体裁风格各异的状貌。湖北的女性作家重视日常生活经验、关注本土女性群体、展现底层女性的生存境遇、建构两性间的和谐对话,于女性之外增添了母性和神性两个关键词,为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切实的本土经验和地域经验,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现内容和主题,在女性文学的形式、审美、思想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