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女性写作的腾跃
作者: 陈骏涛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张爱玲   女作家   王安忆   联合国   教育出版社   女性写作   红辣椒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描述: 1995年秋季,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给中国的女性写作带来了一股春风!一时间,女性写,写女性,成为一种时尚,各种各样的由女性写和写女性的书籍应运而生。仅举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有关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化
社会大嬗变中女性的多元祈祷:素素散文概评
作者: 毛志成   来源: 海燕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祈祷   现代文明   女作家   散文   女性解放   作品   社会生活   女性文学   男人   农村  
描述: 一、梦化,女性文学的特殊光彩在文学的浪漫一支或浪漫一族中,男作家往往将浪漫演示成醉化,女作家则往往将浪漫展示成梦化。醉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外力营造,借用着广义的酒——如大道、大义、大业、大志——来烘烤自己的神经,使之闪烁出行为上的辉煌。如屈原,上叩天阍,下求淑女,与神眷仙姝同戏,撷香草萧艾入怀。于流浪中每一回眸而几顿足,叹君门之倾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切,都是先有观念、信念而后才有情肠、情绪。如曹操,于万军欢呼、千将雀跃中,能写出在飞黄腾达中的深重孤独——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
女作家女性意识与近期女性小说
作者: 李九华   郝彤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完美的女性   人大复印资料   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生存状态   女性文学   女性题材小说  
描述: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如同这个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现实社会,也进入了探索与困惑、浮躁与无奈的两难境地。语言的操作,叙事方式的选择,以及所思考的命题的意义,都走出了旧有的模式而表现得丰富多样引人注目。作者们依据抑或索性背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命感受,自觉不自觉放弃了原有的写作特点,改变了过去小说中塑造精神贵族、解释政治的模式,而把目光投向平凡甚至庸碌无为者,瞩目于普通人的生存奋斗、迷惘、矛盾和窘迫,进而对社会变革、文化发展、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至人生意义进行自然而然的审视与思索。纵观近期女性作家的反映女性思想和生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
作者: 严三九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女性内审意识   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   传统意识   中国妇女   深层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描述: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
寻找失落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遇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无雨之城》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批评   人的文学   简·爱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描述: 寻找失落的女性意识张遇无论从"社会人"抑或是"女性本体"的角度考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女权精神和女性意识都是诸多文学作品所关心的一个母题。然而,检阅中外文学史,我们遗憾地发现,女权精神与女性意识似乎永远是被笼罩在男权传统阴影厂的梦想。绝大多数女性文学中...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审美特点
作者: 陈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视点   女性意识   当代中国   女性文本   结构模式   男性文本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方舟》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寻找女性自我到认识并回归女性自我,其视线是从外部世界回归到女性本体。在这一艰难的找寻过程中,女性文学逐渐成长,女性作家也一步步成熟起来。这一过程也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失落到回归,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随着女性意识的回归与强化,她们的文本在审美意识和审美方式上也浸润了越来越强的女性独有的特点。可以这样说,新时期女性文学已经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文本审美意识和审美方式革命,这场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平生风义兼师友
作者: 汪远涵   来源: 群言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大学教授   温州   老师   东南日报   语文水平   女性文学   二年级   作文命题   总编辑  
描述: 4月7日接到中山大学教授王季思老师去世的噩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教授是60多年前我在温州中学的国文老师。当时我们高中文科二年级全班仅有10位同学,他对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都十分了解,有时作文命题因人而异。一次,他给我一个题目《谈女性文学》,并指导我怎样找参考资料写这篇论文。我花了一个星期写出了中学时代
台湾当代环保文学刍论
作者: 吴尚华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精神   现代工业文明   台湾岛   乡土文学   现代主义   社会政治   环保意识   生态危机   女性文学   台湾文学  
描述: 一当代台湾文学在经由了60年代的现代主义思潮和70年代以乡土文学为主流的回归浪潮之后,伴随着80年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这一重大转折,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互补发展的格局。而70年代回归浪潮中高扬的"重以传统、关怀现实"的文学主体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承续和发展,开始向新的题材和主题领域渗透延伸。在以"乡土文学"、"新政治文学"、"新女性文学"、
’96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作者: 白苇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大学   华文诗歌   人文主义精神   诗评家   新加坡   国际学术研讨会   女性文学   会议主席   形成热   研究情况  
描述: ’96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24日至28日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全国各地以及台湾的专家学者约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席为武汉大学著名的诗评家
有性别的时代
作者: 骆晓戈   来源: 天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有性   后现代女性主义   男权文化   妇女形象   男女平等   传统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   女知青   无性别  
描述: 目前中国正在由无性别时代进入一个有性别时代。 这样说,是因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男女平等”被写进了法律,从此似乎不再存在性别问题。于是,有人说中国从此进入无性别时期。最有说服力的无疑是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不仅没有性别,没有爱情,似乎连正常的家庭、夫妻、母子关系都没有了。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