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杨苗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传统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代表,小说《到灯塔去》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转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到灯塔去》带有鲜明女性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品,伍尔夫将女性的话语、女性的角色和女性的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文章试图以文学文本和女性文学为其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了西方文化传统;以女性经验和女性对生活的反映,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和重建女性自我意识,恢复女性的社会地位,赞扬女性对社会文化做出的贡献。
易安词中闪烁文化生命的智慧光彩
作者: 闫玉能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生命   女词人   女性文学  
描述: 李清照以最早的第一流女性文学展示了独特的命运和心灵的历程,其闪烁着耀人眼目的文化生命的智慧光彩。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作者: 刘莉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历程。
试论《凡墙都是门》里女性生存困境体现
作者: 胡恩   来源: 读书文摘(青年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归属感   生存困境   女性文学   不安全感  
描述: 陈染是90年代女性作者中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私语化倾向的代表,她对女性经验的描写具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书中既是女性的欲望故事,也再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凡墙都是门》是她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深层次地反应了当代女性及女性文学的生存困境。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女性主义形象简析: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作者: 徐如秀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   话语权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最初是指以女性简单生活经验为来源的意识,随着社会发展成长为新兴思潮。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实践,女性渴望摆脱男权压迫和传统约束,最终明确自身存在价值、重拾平等权利。女性文学是实践女性主义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同时结合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论述该小说是重拾女性话语权的伟大实践,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新女性主义形象,瓦解着传统的男性文学权威。
冰心的女性主义书写与批评
作者: 刘冬霞   李杨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文学   冰心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之一。虽然冰心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女性题材各有侧重,但都张显出她所弘扬的女性意识,以及她所宣扬的女性自我完善的风格。作为"新时期"女性作家群体的中坚力量,冰心深受西方女性意识的影响,并以其"理性"的文学和身份观为颂扬女性魅力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做出巨大贡献。
论藏族三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作者: 徐美恒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风格比较   女性文学   当代藏族小说  
描述: 当代藏族的女作家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代人。老一代的益希卓玛堪称一枝独秀,是当代藏族的第一代女作家。她的小说表现了民族团结、汉藏人民亲如一家,共建社会主义的历史风貌。当代藏族的第二代女作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梅卓、白玛娜珍、央珍等为代表,三者在选材、立意、叙述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格央、尼玛潘多、多吉卓嘎等是当代藏族的第三代女作家,她们的小说创作也形成了各自鲜明的风格。至于第四代藏族女作家,应该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在创作上尚处于萌芽期。比较分析当代藏族三代女作家的小说,可以从女性
清代桐城文化与桐城女诗人
作者: 吕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才媛   桐城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清代桐城女性诗歌创作盛极一时,桐城文派的客观刺激,家族文化的影响及好诗重教之风促进桐城女诗人群体的产生与女性诗歌创作的繁荣。桐城文化中的封建礼教和人文礼教对女诗人的生平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作者: 梅玲薇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父权文化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在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觉察到,文学作品与男女性别之间似乎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那么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呢?造成两种性别与文学不同关系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女性在文学中又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本文就旨在探讨这一系列的问题。
有“性”无“爱”与无“信”有“哀”
作者: 陈凯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现象   身体写作   情色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木子美现象一度在网络飙红,木子美脱衣舞式的私人写作引发了网络评论的难分难解,性爱是众口难调的东西,做爱是人性苦笑的叛逆。女性作家的性爱书写沉沦于欲望话语是理性的缺失,同时也是人性的放纵。用身体挑战男权文化,其中有着复杂的文化含义与隐秘的话语关系。
< 1 2 3 4 5 6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