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 条
-
大众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审美流向分析
-
作者:
全朝阳
来源: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
女性文学
-
描述: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盛于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进入转型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众文化的空前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它也会因为大众文化的巨大商业渗透性而存在媚俗化危机。女性文学凭借什么为价值依托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将是女性写作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
女性文学笔下的男女关系和男性形象:以《暗示》、《作女》为例
-
作者:
孙宝灵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女》
男女关系
《暗示》
女性文学
-
描述:
《暗示》对比了男女作为三角故事中心人物的不同遭际;《作女》列举了男女关系的各种模式,都是在性爱、情爱中考察男女关系,塑造了两极分化的男性角色。女性文学需要全面书写男女关系,构建和谐性别世界。
-
文学史上一份美丽的收获:评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
作者:
刘炳如
来源:
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流变
女性文学
常彬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常彬新书《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的分析,指出了常彬新书的独到见解,这是作者在女性视野下对现代文学史的一次思考和重构。作者以文学成就关照作家,是文学史上一份美丽的收获。
-
去蔽与重建:从性别意义上看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
-
作者:
乔学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去蔽
女性文学
重建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女性文学异军突起。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冲出了男权叙事的藩篱,她们为了维护自己性别,以富有穿透力的笔触去发掘久被男性话语遮蔽的女性生存本相,书写女性所独有的性别经验,凸现幽秘的女性世界,在性别意义上重新构建文学的叙事机制,力图清晰地还原出那个自我视野中真实的女性。
-
女性文学:女性情感的独特视角
-
作者:
陈鹰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独特视角
女性文学
-
描述:
尽管有部分女性作家用身体写作涂抹文化泥潭,但也有更多的女性作家,通过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女性的情爱、婚姻置于个性化极强的内心视镜中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她们大量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具有的积极现实意义。
-
殖民地时空下的女性文学景观:1931—1945年伪满文坛女作家群落考述
-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伪满洲国
女作家群落
女性文学
文坛状况
-
描述:
长达十四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文坛涌现一大批女作家,呈现出特殊的文学形态。日占初期,满洲地下党培养的左翼女作家萧红和白朗坚持进步文学创作,为日后流亡关内成为抗战文学的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占中后期,新进女作家以新文学创作表现女性的觉醒。受战时体制下伪满国策的影响和渗透,一些新进女作家的时局作品起到了粉饰作用。
-
本土策略与方法:文学专业(方向)中妇女/性别学科建设与发展
-
作者:
荒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女性文学
学科建设
性别
-
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来,女性文学创作始终呈现繁荣景象,文学方向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妇女/性别视角已经引入传统的文学教学系统,“女性文学”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体制内”,本土特色的文学专业(方向)中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已经呈现自己特色,本文从课程开设、研究方法、教材建设三方面探讨文学专业(方向)中妇女/性别学科建设与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
欲望中的抗争:从海男新作《妖娆罪》和《女逃犯》浅谈女性文学的当下处境
-
作者:
谢坚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女性文学
抗争
-
描述:
20世纪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历着思想文化上的全面转型。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衔接和断裂中,文学面临着自我的重新归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女性文学在此种文化对话中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言说"的困境。本文从海男的《妖娆罪》和《女逃犯》这两部小说出发,试图对当下女性文学的发展处境做粗浅的探讨。
-
论女性价值理性传统及其实现
-
作者:
辛珏如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理性
女性价值理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在19-20世纪文坛稳健立足,并深达人性和社会本位之中。女性独特的价值理性倾向在工具理性时代的绽放,使得女权主义和女性文化运动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席卷世界,成为当代直逼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而这种理性二元的视角,也成为众多哲学家构建现代性和重塑现代人格的基本方法论。本文试图通过价值理性这一哲学批判理论解析19-20世纪女性文学凸显出了卓然不群的理性精神,从而突破传统分析法对作品真实体验的遮蔽,凸显女权主义精神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并尝试分析女权主义文学在价值理性的困境方面所投射的哲学视角。
-
女性命运的自我追问:当代女性长篇小说命运主题研究
-
作者:
樊星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命运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文学的浪潮高涨一时。许多青年女作家学习西方女权主义作家的榜样,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心曲和欲望,身体写作的主张不胫而走,一时成为文坛上最惹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对此,评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蔚为大观了。但这样一来,问题的另一面也就常常被忽略: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的道路上还存在有怎样的心理误区?在美好理想的另一面有没有可怕的道德深渊?此外,在中国政治文化的背景下,女性的情感、女性的生活方式又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意义?在身体写作之外那些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又达到了怎样的文学与人生的境
<
1
2
3
4
5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