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研究
论文
著作
报纸
期刊
研究专家
特色文献
女性人物传记
女性社会研究
妇女运动与组织...
女性文学作品
特色资料库
图片
视频
信息查询
相关链接
湖南女子学院图...
中国知网
读秀知识平台
湖南高校数字图...
Open Menu
特色研究
返回上一级
论文
著作
报纸
期刊
研究专家
特色文献
返回上一级
女性人物传记
女性社会研究
妇女运动与组织研究
女性文学作品
特色资料库
返回上一级
图片
视频
信息查询
相关链接
返回上一级
湖南女子学院图书馆
中国知网
读秀知识平台
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
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首页>
根据【关键词:
女性文学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4
条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2405)
学位论文
(331)
报纸
(74)
会议论文
(19)
图书
(11)
按栏目分组
特色文献
(2579)
特色研究
(261)
按年份分组
2017
(88)
2016
(80)
2015
(81)
2014
(94)
2013
(110)
2012
(147)
2011
(144)
2010
(162)
2009
(113)
2008
(126)
2007
(163)
2006
(129)
2005
(115)
2004
(150)
2003
(150)
2002
(129)
2001
(124)
2000
(111)
1999
(106)
1998
(93)
1997
(93)
1996
(85)
1995
(115)
1994
(31)
1992
(17)
1991
(13)
1990
(12)
1988
(15)
1987
(6)
1985
(1)
按来源分组
作家
(27)
青年文学家
(20)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6)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15)
芒种
(11)
文学教育
(10)
文学界(理论版)
(9)
时代文学(下半月)
(7)
外国文学研究
(7)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4)
时代文学
(3)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3)
文学教育(中)
(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
新西部
(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2)
东方杂志
(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新西部(下半月)
(1)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1)
读天下
(1)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今日中国教研
(1)
关键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1
年
1
-6期文章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1年
妇女参政
陕甘宁边区妇女
《婚姻法》
女性素质教育
女性文学
子学
先进职业女性
总目
女性主义教育
描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1
年
1
-6期文章总目录
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
作者:
吴珂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视角
传统男性文化
男性化写作
他者
宗法
生存状态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洞察力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张爱玲当属最为独特孤傲的女作家了。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追求与当时文坛主流思想截然不同,而她也毫不掩饰她与主流之间这种紧张对抗甚于对话的关系。例如,在《谈音乐》中她就明确反对“英雄气”和“庙堂气”的精神追求和“清坚决绝的宇宙观”,而转而亲近一个风俗的,亲切的,有着浓厚人情味的日常世界。她不爱“大红大绿”这种强烈的对照,说“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而偏爱“葱绿配桃红”这种参差的对照。她不看重“英雄”和“超人”,却把目光投向“这个时代广大的负荷者”——凡人;她认为“人生的飞扬”无法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作者:
刘海霞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确立
处境
年代
女权主义
中国
女性人格
台湾省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女性形象
描述: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文化自审视阈下的“第二性”--从现当代四位女作家的创作看女性文学的一种主题演进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张爱玲
20世纪
王安忆
文学评论
凌叔华
自审意识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铁凝
描述:
20世纪女性文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文学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文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经判结合起来,切入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文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二是反拨文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俗念(“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深入了女性的欲
<
1
2
3
...
12
13
>
Rss订阅
订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