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579 条
-
匕美华裔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关怀
-
作者:
陈晶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关怀
华裔
北美
女性文学
-
描述:
北关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充满了现实的关怀和人文理解的渴望。文化差异是永久的命题,用文学的方式诠释一种赖以生存的文化融合模式,以女性主义及身份认同的介绍与研究,可以为华裔文学的发展提供相对通畅的路径,可以为华人自身文化身份和归化愿望提供借鉴。这样的研究对挖掘华裔的历史和现实经验、生存现状、思想情感、文化认同、理想抱负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
近代上海女性文学的嬗变及特点
-
作者:
段继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嬗变转型
近代上海
女性文学
-
描述:
近代上海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桥头堡,是经济文化的重镇,是名人荟萃的集散地,亦是中国女性文学由古典向近代嬗变的阵地,她们在文学艺术上的杰出贡献,成为海派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关于高职院校女性文学课程开设必要性的理论思考
-
作者:
马丽景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必要性
高职院校
女性文学
-
描述:
随着新课改背景的不断深化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创新,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将女性文学引入到选修课程当中,对学生,尤其是女生精神品格有着一定的影响.下面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
女性文学品格对城市记忆的观照
-
作者:
邓丽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城市记忆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通过东北女性作家的写作特征以及东北地域文化的相关影响,叙述整个东北地域的历史缩影,张扬了东北黑土地文化的精神形态,作家在苍莽雄阔的自然景观中,去寻找人文变迁和民族血脉。以文体与阅读品格的俱进,对城市记忆进行重新观照与整合,表达出对人性的深掘与思考,对理想生活的探求与内心情感的留恋。文学能够快速反映出市场经济变化中的城市人生,然而人们重视的则是如何借助文学的力量服务于创建新城市形象的文化建设工程,为城市里普通的市民提供新的文化和精神的皈依,从而维护这座城市整体结构的稳定和繁荣
-
透视中国女性文学中的生态意识
-
作者:
姚冬青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意识
女性文学
城市
-
描述:
生态意识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意识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展示着其独特性。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生态意识也同样彰显其蓬勃的生命力。女性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态意识的加入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景象,昭示着女性文学新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城市中的女性文学的发展更突出其独特之处。在与女性文学相结合后所形成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因其具有了中国地域特色,创作成就更大。
-
浅议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性别之痛
-
作者:
刘婕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暴力
爱欲关系
女性文学
性别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以描写女性的生存状态为主,表面的独立张扬及对男权主义的反抗揭示了其深层次的性别之痛,主要表现在爱欲关系由男性主导及性暴力等。为了争取女性自身的性别权益,保护自己的性权利,女性文学在性别的解放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简论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宁琳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新生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生代女性作家以蘸满勇气的女性生命体验书写成就了90年代新生代小说创作别具一格的风景,戴锦华对这些女性作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几位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洞见地阐释与批评。通过回望并阐释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可对90年代中期以来新生代小说批评以及女性文学批评发展之状貌进行管窥性解读。
-
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重估:以王安忆、铁凝为核心的考察
-
作者:
杨海燕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1980年代中后期
女性文学
铁凝
-
描述:
1980年代中后期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女性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直面女性身体,重写两性关系,审视女性自我,开启了19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多元化深度探索的新局面。重估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
论三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
-
作者:
闫顺玲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代文学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阶级矛盾、民族危亡这一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触动了作家那根敏感的神经,文学创作与时代紧密结合,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政治斗争等具有现实性和厚重感的题材就出现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的作品中了。活跃于三十年代的女性作家,都自觉地追求文学的力度,她们以充沛的激情、敏锐的感悟与多彩的笔触,描写了飒爽英姿的革命的女性或艰苦卓绝的女性的革命,和着时代的节拍拓展了女性文学的境界。
-
关于“女性文学”命题的思考
-
作者:
王卫东
曾静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本质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命题内含了女性及女性文学的自我定位,也隐含了女性在当今文化结构中遭到的压抑和遮蔽,以及边缘性别的自我表述和反抗的立足点,它是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由于"男性"与"女性"是一种二元互证的结构关系,因而女性意识并非天然具有而是不断生成的。女性文学研究不应再执着于"女性文学"应是什么,而当把注意力放在女性文学如何表现;从作品和创作现象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真正了解、把握和引导女性文学的发展,使女性文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