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从萧红研究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走向
-
作者:
郭姗姗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走向
女性文学批评
萧红
研究
-
描述:
在多重原因的影响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女性文学批评内涵的丰富,都会给萧红研究带来新的变化。所以,以萧红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萧红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具体可感的把握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本文以萧红研究为中心,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1935年-1949年间萧红研究。在民族救亡的时代背景下,萧红的《生死场》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动,萧红后期作品因与时代联系不够紧密而在文坛遭受了不小的非议,萧红研究至此陷入低迷。第二章是197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时代条件论
“五四”时期
社会——历史视角
现代性
-
描述:
发生于"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对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观照、阐释、评价与反思,它在史论、作家论、作品论等方面的建树,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现代性演进的历史篇章;作为一种批评现象,它在理论资源、批评指向、批评视角、批评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与时代共名的情形,是时代政治的文学表征。它显示出虽然有"批评"存在,但却无"女权"与"主义"的批评特色,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崛起时的表现完全不同。
-
论解构主义的哲学与文学观及其影响
-
作者:
王钟陵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黑人文学批评
德里达的文学观
解构思想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作为后现代哲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德里达在1968年"五月风暴"前即已批评、质疑结构主义,就已经有着明确的非中心化的思想,由此,他发展出了另一种表述方式:以异质性为中心,而以"他者"与"延异"这两个概念纵横交织出了解构思想。然而,在其晚年,他又与"他者"与"延异"这两个概念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德里达的文学观有五个要点:文学具有讲述一切的自由;文学应浓缩历史,包容一切;对"延异"概念内涵作了重要调整的阅读法;否认文学性;作品是一种建制,它形成自己的读者。解构思想在美国形成了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这一批评以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