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觉醒到迷失的叙事——《莎菲女士的日记》与《上海宝贝》里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作者: 陈春梅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迷失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以来,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开始觉醒。由女性书写自己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泯灭的文学现象。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种觉醒。文章针对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中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对女性的主体性意识的真假做一个甄别。
女性意识的宣扬与张扬——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曹弋   来源: 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但以爱情为核心的价值观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对自身生存状况有着深刻的体认,明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敢爱、敢狠、敢于不惜代价为爱赴汤蹈火是她们的普遍特征.
困惑 痛苦 挣扎——方方近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陈娟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反叛   女性意识   方方  
描述: 方方近期的作品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生活中女性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女性心灵深处的困惑、痛苦与挣扎,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从侧面反映了男权社会重压下的女性悲剧命运。
独特的东北乡村女性书写——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郭岩   李金荣   郭锐光   来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爱情》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性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她们一改以往传统农村女性的软弱形象,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她们具有开放的思想,敢于与一些封建传统思想作斗争,这与剧中的男性相比更具思想的先进性。她们大胆、热情、自强、独立,身上体现了独特的女性主义表达,而这些独特的女性主义表达必将影响着我国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女性悲剧的自省与思索——方方笔下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吴玉珍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悲剧   探索  
描述: 方方小说的女性意识蕴藏于对现实生活的叙写之中,在近期的几个中篇中,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理性审视与探索,显示了作家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与人性批判主题,是方方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形态。
浅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杰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女性意识   婚姻爱情观   奥斯丁  
描述: 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形象的女性人物,并通过她们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美满和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揭示了18和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即女性的现实主义色彩、女性意识和婚姻爱情观,来分析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从《简·爱》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性意识
作者: 周慧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爱   女性文学  
描述: 《简·爱》从妇女地位问题这一独特角度,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这一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解读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和白流苏
作者: 马慧珍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白流苏   女性意识   悲剧根源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擅长描写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和殖民文化背景下女性尴尬失落的生存状态。本文即是通过对曹七巧和白流苏两位"悲剧"女性形象的描述,来解读张爱玲作品中所渗透的女性意识,进而分析造成她们自身悲剧的根源。
试从中国女性电影的情感视角解读女性意识的嬗变
作者: 董玉芝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情感视角  
描述: 中国女性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其实也是女性意识的体现。本文从女性的情感视角来看,她所表现的女性审美、女性的觉醒以及女性的困惑来解读女性意识的嬗变。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
作者: 王安祈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编京剧   台湾   女性意识  
描述: 台湾京剧创新之路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从早期"剧本叙事结构、剧场设计、乐队"的创新开始,到最近五六年,新编剧作的新意明显地集中在"古代女性形象的重新探索与塑造"上.本文欲以国光剧团的《王有道休妻》、《三个人儿两盏灯》、《金锁记》、《青冢前的对话》等四部新编戏为讨论核心,对台湾京剧工作团队如何以女性为中心在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作细致论析.
< 1 2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