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海因里希·伯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丽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传统   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海因里希伯尔是联邦德国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关注现实,不断创新,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1972年,伯尔凭借《女士及众生相》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享誉世界。女性在伯尔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是男性的守护者,也是伯尔一直想要倡导的人性的载体。在伯尔前期的作品中,女性被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她们美丽、善良、没有工作,经济上依附男性,毫无自主权可言,她们唯一的职责就是照顾家庭,从不考虑个人的前途与发展,男性是她们生活的主宰。她们只是男性主体生活中的配角。随着60年代末70年代初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于“戏古弄今”中勘破世情:论李碧华小说的女性意识与男性批评
作者: 钱卓珺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批评   李碧华   “故事新编”  
描述: 长期以来,香港一直被人们视作“文化沙漠”,但在这样的一片“沙漠”中却盛开着一朵名叫李碧华的“奇葩”。这个才高意广,却始终行踪神秘的香港“奇情才女”,用她凄清冷艳的文字、瑰奇诡异的笔调,将前尘往事、故事旧闻一一改写。她的笔下展现的多是一些横跨古今、穿越生死的灵异故事,因而常常被人误解为是以此为商业卖点的纯消费文学的作者。但事实上,吸引读者的并不全然是这些诡异、离奇、曲折的情节,作者对人生、世事、爱情的深刻体察和思索,她对丑恶现实和卑劣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她作品中极力张扬的女性主义情怀,才是令读者手不释卷的
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陈敏杰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女性意识   早期作品   新女性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伟大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涉及小说和文学评论等。他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国际性主题,到过渡阶段,再到成熟阶段。本论文主要着眼于他早期的三部作品,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分析来探究作者女性意识的觉醒。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小说《华盛顿广场》中的女主角凯瑟琳对爱情的坚定,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的过程。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黛西·米勒》中女主角黛西·米勒独立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代表了新女性的形象。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小说《淑女肖像》中的女主角伊莎贝尔从单纯到成
自由女性和她们的身份探索
作者: 施薇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重组   “以恶为乐”原则   身份问题   自由女性  
描述: 本文在女性主义和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安娜·沃尔夫这位“自由”女性在面对混乱和即将发生的心理崩溃时所做的各种努力。首先,不同于以往将女性写作视为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金色笔记》的分析认定其应在主流文化中居一席之地。其次对自由女性应客观理解,认识到其中讽刺性及自由女性在婚姻,在与异性和子女的关系中的困境。认识到在目前阶段女性并没有真正自由可言,且女性的自由需要男性的支持和帮助来实现。再次,女性意识和她们的身份问题一直是女性研究得一个中心点,女性有权给自己下定义和支配自己。为了了解自己混乱生活的原因
自由女性和她们的身份探索:多莉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
作者: 施薇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重组   “以恶为乐”原则   身份问题   自由女性  
描述: 本文在女性主义和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安娜·沃尔夫这位“自由”女性在面对混乱和即将发生的心理崩溃时所做的各种努力。首先,不同于以往将女性写作视为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金色笔记》的分析认定其应在主流文化中居一席之地。其次对自由女性应客观理解,认识到其中讽刺性及自由女性在婚姻,在与异性和子女的关系中的困境。认识到在目前阶段女性并没有真正自由可言,且女性的自由需要男性的支持和帮助来实现。再次,女性意识和她们的身份问题一直是女性研究得一个中心点,女性有权给自己下定义和支配自己。为了了解自己混乱生活的原因
论索尔·贝娄女性观的演进
作者: 纪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索尔·贝娄   女性观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索尔·贝娄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国家艺术勋章,是唯一获得三次国家图书奖的作家,由于他对美国文学的突出贡献在1990年获得终生成就奖章。贝娄的作品大都聚焦于一个男性主人公,女性人物通常是通过男主人公的视角来展现的。大部分评论家都关注于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困惑、挣扎和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而女性人物被明显地忽略了。目前对贝娄女性观及其女性形象的研究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能真实反映出贝娄创作的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女性人物。对于贝娄女性观的问题,也存在互相矛盾的观点。对贝娄厌女症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