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78 条
-
寻找女性“自己的天空”:评袁琼琼的散文《爱情二题》
-
作者:
王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侃
女性意识
爱情
袁琼琼
-
描述:
袁琼琼小说《自己的天空》的发表,成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专有名词。她的散文创作在观察社会心理和转型社会中的男女伦常,深入描写女性感情问题方面独有建树。散文《爱情二题》,从文本内容与风格的独特性、作者的创作与意义方面,都呈现出她笔下"爱情"的独特表情:以平静温和的调侃、委婉嘲讽的幽默,表达对女性生活命运的思考,传达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
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发展初探
-
作者:
姜辉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现代
-
描述:
从"五四"前后开始,现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发展开来,从起初的隐晦而不违封建礼教,到大胆追求女性意识的独立,最终在建国之前开始消解。这种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显现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女性文学走向。
-
论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吴学非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张爱玲
女性意识
-
描述: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青涩的青春:《青春之歌》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王倩文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生理性别
文化性别
-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十七年文学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因为十七年文学画廊中呈现给读者的大多是"准女性""阉割的男人"形象,缺少女性主体意识。本文从女性意识的"生理性别"和"文化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十七年文学的经典文本《青春之歌》,发现其在女性文学中的价值,这是女性文学无法回避的一段"青涩的青春"。
-
青涩的青春
-
作者:
王倩文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生理性别
文化性别
-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十七年文学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因为十七年文学画廊中呈现给读者的大多是“准女性”“阉割的男人”形象,缺少女性主体意识。本文从女性意识的“生理性别”和“文化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十七年文学的经典文本《青春之歌》,发现其在女性文学中的价值,这是女性文学无法回避的一段“青涩的青春”。
-
论林徽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付子英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林徽因
小说
-
描述:
林徽因是一个具有独特气质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作品不仅能够根据她女性的身份写出那个时代真实的女性意识,更重要的是她不拘囿于女性文学的范畴,而是跳出单纯的女性视角来理性地审视问题,所以其小说中反映出的女性意识是值得研究的。
-
试论顾太清诗词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思齐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女性意识
顾太清
诗词创作
-
描述:
顾太清是清代著名的满族才女,身为与纳兰性德齐名的"清代第一女词人",她的诗词创作表现出了新女性不畏困难、力争上游的坚强傲骨。太清词以其独有的创作风格、女性意识觉醒和情感特征,成为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朵奇花。
-
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
-
作者:
孙佳
张立群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林白
自我疏离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
-
从女书论空间、时间中的乡村女性主体意识
-
作者:
张晓佳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女性意识
女书
-
描述:
女书是湖南省江永县流传的一种由当地妇女创造的一种形体呈斜长的菱形框架的记录妇女生活的特殊文字。研究这种在汉字为男权意识形态代表的主流文化下,由缺乏教育机会的乡村女性创造出来的与主流文字相对的女性文学形式,弥补了以往学术界在理解女性主体意识时往往集中于精英女性群体的局限。本文试运用人类学视角讨论女书产生和传播的意义,分析边陲地区女性意识的存在状态。
-
诗张一帜原非易 胸有千秋未肯狂:汪端诗歌简论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诗人
汪端
咏史
-
描述:
清代吴越地区的女性文学活动异常活跃,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其中女诗人汪端的咏史诗和论诗诗开辟闺秀文人创作的新领域。她的诗学天赋和独特的成长背景是她能够在清代才女中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她虽身为闺秀,然其咏史诗却显然流露出一股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汪端对性别意识的表达比较含蓄,对婚姻和家庭的感受在诗歌中鲜有体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理性的声音。汪端诗集《自然好学斋诗钞》,是她对历史的评价和对女性角色的认知的载体,体现了她闺秀和学者的双重身份。
<
1
2
3
...
7
8
9
...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