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性别】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青涩的青春:《青春之歌》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王倩文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生理性别
文化性别
-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十七年文学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因为十七年文学画廊中呈现给读者的大多是"准女性""阉割的男人"形象,缺少女性主体意识。本文从女性意识的"生理性别"和"文化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十七年文学的经典文本《青春之歌》,发现其在女性文学中的价值,这是女性文学无法回避的一段"青涩的青春"。
-
青涩的青春
-
作者:
王倩文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生理性别
文化性别
-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十七年文学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因为十七年文学画廊中呈现给读者的大多是“准女性”“阉割的男人”形象,缺少女性主体意识。本文从女性意识的“生理性别”和“文化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十七年文学的经典文本《青春之歌》,发现其在女性文学中的价值,这是女性文学无法回避的一段“青涩的青春”。
-
性别伦理视角下的爱丽丝·门罗小说研究
-
作者:
梁田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模式
性别伦理
文化性别
门罗
男女形象
-
描述:
作为20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的作品以其女性化的视角、细致的心理描写、开放式的叙事结构、自传基础上的虚构色彩,赢得了加拿大国内各大奖项。2013年,门罗更是凭借《美好生活》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首位以短篇获奖的女作家。作为从加拿大中下层平民层走入加拿大中上层富人区的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两性生活状况,尤其是女性的生活面貌和价值观念进行了细致地描写。通过对作品中两性关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本文将其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四类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