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68 条
-
在残酷中寻找启示:《宠儿》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薛文艳
来源:
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宠儿》
女性主义
-
描述:
<宠儿>是美国20世纪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惊世之作,它以赤裸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着世界.作者用这个令人颤栗的故事来阐释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夹缝中生存的美国黑人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本中人物母性形象的重塑、男性形象的缺失以及一系列女性人物意识的觉醒与演变解读作家的女性意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
-
以召唤结构理论解读海明威眼中女性的爱与哀愁
-
作者:
任雪莲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雨里的猫》
召唤结构
海明威
-
描述:
相对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似乎轻描淡写,甚至有些研究者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然而,这恰是作家女性意识的一种反映。他的早期小说《雨里的猫》就是以女性视角展开的。文本中的背景设计、言语策略和意蕴层面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艺术空白点,从而激发、鼓励读者进行积极的填充。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和"再创造"的过程即是逐渐理解海明威对"迷惘的一代"女性生存状态的认知过程。
-
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梁黎
来源: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
女性意识
海明威
阿什利.勃莱特
-
描述:
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的杰出地位和他对美国文学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海明威作为一名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论争的焦点。无论是认为他的作品中只有硬汉形象、具有厌女情节,或者认为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个男性作家强烈的女性意识,又或者将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简单分为妖女和天使,都过于笼统、简单。本文试图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长篇小说为解读对象,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阿什利.勃莱特与众多男性角色的关系,从而较为客观地探究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暂无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傲慢与偏见
觉醒
-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性文学发展初期的优秀作品,在父权社会的压力下塑造了一个有独立主体意识的全新女性人物形象,折射出18世纪女性要求价值平等的意识觉醒,是一部影响女权运动的经典文学作品。
-
浅议凌力《少年天子》的女性情怀
-
作者:
罗娜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怀
女性意识
《少年天子》
-
描述:
《少年天子》中凌力以她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书写的一部前清入关时期的历史小说。凌力以不同于男性作家的情怀关注情感生活,塑造了具有人性光芒的君主——顺治和他诚挚的爱情。凌力在女性人物身上,赋予了人物不同程度的传统女性意识和现代女性意识,彰显了作者的深沉含蓄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情怀。
-
在残酷中寻找启示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宠儿》
女性主义
-
描述:
《宠儿》是美国20世纪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惊世之作,它以赤裸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着世界。作者用这个令人颤栗的故事来阐释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夹缝中生存的美国黑人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本中人物母性形象的重塑、男性形象的缺失以及一系列女性人物意识的觉醒与演变解读作家的女性意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
-
论澳大利亚第一部女性小说《克拉拉·莫里森》中的女性婚恋观
-
作者:
吴庆宏
黄鹭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克拉拉·莫里森》
凯瑟琳·海伦·斯彭斯
婚恋观
-
描述:
19世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先驱凯瑟琳.海伦.斯彭斯于1854年创作发表了澳洲第一部女性小说《克拉拉.莫里森》,它通过故事中的女性人物塑造,表现了殖民时期澳洲女性的三种婚恋观,反映了女作者对爱情与婚姻的独特思考。虽然被历史尘封已久,这部小说近年来多次再版,在当下新的历史语境中,仍能引起很多女性读者的强烈共鸣。
-
浅析辛亥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之特征
-
作者:
孟蜜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男性特色
-
描述: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时期,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辛亥和五四两个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辛亥时期的妇女运动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了"男性特色"。而五四时期的女性不再盲目的模仿男子,开启了"女性的发现"。
-
关于“女性文学”命题的思考
-
作者:
王卫东
曾静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本质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命题内含了女性及女性文学的自我定位,也隐含了女性在当今文化结构中遭到的压抑和遮蔽,以及边缘性别的自我表述和反抗的立足点,它是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由于"男性"与"女性"是一种二元互证的结构关系,因而女性意识并非天然具有而是不断生成的。女性文学研究不应再执着于"女性文学"应是什么,而当把注意力放在女性文学如何表现;从作品和创作现象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真正了解、把握和引导女性文学的发展,使女性文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
关于90年代女性文学的几点思考
-
作者:
黄清玲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意识
思考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繁荣后为什么会有些停滞不前?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
1
2
3
...
6
7
8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