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爱情小说的异同之探析
作者: 王紫薇   来源: 东方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爱情观   婚恋   女性形象  
描述: 奥斯汀与张爱玲是近现代世界女性文学两个杰出的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婚姻爱情观,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多评论家声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就是中国版的《傲慢与偏见》, 两位女作家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既有共同之处,也不乏不同点。本文从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作品人物形象入手来探析她们爱情小说的异同点。
张爱玲与莱辛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余永红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子关系   救赎   女性意识   恶母  
描述: 张爱玲和多丽丝·莱辛,这两位成长于东西方文化土壤中的传奇女性,都以善于塑造女性形象著称。她们的作品都颠覆传统的母亲形象,刻画了恶母形象,描写了爱恨交织的亲子关系。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迥异,对于困扰女性的因素有着不同的理解,两人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女性困境和救赎道路。
捍卫尊严的自我救赎:论影片《回归》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陈婷   来源: 心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女性身份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的作品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有关女性主义的探讨。阿尔莫多瓦拥有无限的欲望,他的影片中也含有边界力量,女性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回归》讲述的是一群女人在遭受背叛欺骗后,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故事。导演把目光投向普通女性身上,直接或间接唤起女性意识的觉醒,以此来捍卫女性的尊严。
论厄普代克《兔子归来》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许广凝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兔子归来》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觉醒  
描述: 本文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最后的灵魂画师”厄普代克代表作品“兔子系列”中《兔子归来》中出现的几位女性的形象分析,从美国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历史变迁,阐述六十、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影响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她们身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
文本意蕴与作家本意的二律背反——《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中性别意识探析
作者: 孙伟英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光慈   女性意识   二律背反  
描述: 性别意识,往往是承受作家审美意趣的载体。作家往往运用性别来传达作品的意指。文章通过分析蒋光慈小说中的几个女性形象,来阐发其性别意识与作家本意的二律背反。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困境
作者: 谭文勇   来源: 科学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女性困境  
描述: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绘当时英国女性在婚姻中所处地位以及女性形象的作品,本文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困境进行了分析研究。
迷失的女性意识——谈“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呈现模式
作者: 蔡萍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十七年”电影   女性意识  
描述: "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伴随着构建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的,主流叙事一直试图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溶入感性的、个人化的历史无意识中,于是女性形象的出现无疑也是政治化的、群体化的象征,用以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叙事动机。女性形象多以被共产党拯救的灰姑娘、走向战场像男人那样战斗的花木兰、传统、温良、博爱的地母和妖精似的潘多拉的模式出现。她们的形象既是觉醒的、被解放的妇女的代表,也是迷失在男权社会的阴影里没有自我表达权的证明。
阴冷“寒夜”中的亮光——试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意识觉醒
作者: 陈运琼   甘秋霞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树生   女性意识   觉醒   《寒夜》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解放”系列中,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拟就曾树生作为时代新女性在家国皆乱的黑暗时代所展现的女性意识觉醒进行分析,探讨其冲破封建文化藩篱、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和思想的意义空间。
情感剧中的伪女性意识分析--以《正阳门下》为例
作者: 赵静   李丹丹   李守红   来源: 今传媒(学术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标准   伪自立   女性意识   男权思想  
描述: 当前情感剧中涌现出大量新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对爱情和家庭有着鲜明的要求和判断。但这些女性的坚强勇敢、独立自主往往是暂时的。在关键时刻,女性总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或家庭幸福。而另一类事业或家庭成功的"女强人",只是性别为女性的"男性形象"。她们展现的是男性标准。这两类女性人物实质上展现出一种"伪女性意识"。即:女性表面上拥有自我意识,实质上处处依附于男性、从属于男性、以男性为标准。
女性意识的冷峻抒写:“血浓于水”的《血玲珑》
作者: 宋阳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血玲珑》   女性意识  
描述: 《血玲珑》作为毕淑敏的后期作品,已经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女性意识的自觉。毕淑敏将一系列女性形象设置在"无父"的情节结构中,以女性人物来主导故事发展的节奏和脉络,更为突出的特征在于毕淑敏将女性角色置身于悲苦起伏的人生长河中,以此展现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及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
< 1 2 3 4 5 6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