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心理】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少女形象及其心理特征
-
作者:
聂依丽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女性心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诗经》有很多的作品着眼于女性,描写她们的形态及理想追求,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展示她们生动的形象。《诗经》里出现的女性形象之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诗经》反映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本文将从婚恋诗中的未婚女子即少女这一类入手,分析其形象特征及其女性心理。
-
张爱玲小说女性心理透视
-
作者:
罗斐然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父情结
女性心理
变态心理
女性冲突
-
描述:
张爱玲用华丽的文字表现沪、港两地女性在父权和夫权的文化传统中备受压抑的处境,而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则更是深刻,几乎都是内心充满痼疾的形象,本文将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其小说中的女性,并从心理学角度探究这些形象的心理特征。
-
张爱玲小说女性心理透视
-
作者:
罗斐然
来源:
参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父情结
女性心理
变态心理
女性冲突
-
描述:
张爱玲用华丽的文字表现沪、港两地女性在父权和夫权的文化传统中备受压抑的处境,而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则更是深刻,几乎都是内心充满痼疾的形象,本文将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其小说中的女性,并从心理学角度探究这些形象的心理特征.
-
在魔咒的内部
-
作者:
朱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策展人
女性视角
女性心理
基本态度
创作
作品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
-
描述:
策展人语: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初始的创作多跟自己的成长有关,作品成为自身历史的镜像、成长的见证。反视和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自身灵魂的底蕴,也许是她们创作的根本动因。雕塑家向京曾言道":作为艺术家本身首先要作为一个存在的,自己活着的基本态度,这是无可置疑的。"从向京早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始终处于主观与客观交错的游离状态中,以一种细腻平实的女性视角与日常生活中女性心理与生理的私密情境进行着对话,而诗性化的体验则成就了她内省的、略带感伤的个人风格。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着独立而完整的艺术思考的画
-
“女性写作”随想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女性视角
女作家
身体写作
性别文化
文学创作
女性心理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今时代,女性话题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已然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现象包含着强烈的性别文化意味。仅就文坛而言,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便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热点,引起关注。然而,人们是在怎样的意义上去理解它的呢? 一 从字面上看,“女性写作”这样的汉字组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女性的文学创作,然而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语境使情况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