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心理】搜索到相关结果 73 条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探析
-
作者:
缪宏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小说
第一炉香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世界
叛逆者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心理
《金锁记》
小说作家
-
描述:
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各有特色,结局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四种女性人物形象,并对其性格和心理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女性主义小说作家代表,她以独特的视角和心理体悟为基础,通过对女性心理、情感、生活等的深刻把握,为其小说构筑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女性世界,赋子了中国式女性主义小说独特意义。如果从女性主义文学维度,分析张爱
-
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文学心理创作特点
-
作者:
张东杰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状况
女性作家
先秦文学
政治制度
中国文学史
两汉时期
政治思想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君主专制制度
-
描述:
先秦两汉时期既是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源头,又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了解这一时期的女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对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文学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封建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东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先秦两汉时期既是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源头,又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
-
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女性文学
-
作者:
金晶
林春颖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韩国社会
年代
女性意识
家长制
女性心理
七十年
代表作家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韩国的女性文学深受父权家长制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韩国现代小说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韩国女性文学大多表现女性对父权家长制的从属,这种从属在作品中通过诸多方面得以体现,如女性是男性的性欲工具、女性必须寄生于男性、女性被社会疏离和法律地位严重低下等。这时期的女性文学虽指出社会上存在女性遭遇不公正对待的问题,但因为作家的创作没有脱离传统的女性观,因此没能为女性指出正确的活动方向,作品的结局大都与现实妥协。当然,个别小说也主张应该改变不
-
刀尖上的舞者——浅谈张爱玲的创作及女性文学
-
作者:
吴丹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世界
人生感悟
女性心理
时空意识
宦家
《金锁记》
林白
沉香屑
女性主体意识
传奇小说
-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因在那个时代不入流而始终蒙着一层由凄厉与迷幻编织成的神秘面纱。其由女性独特的感知而构筑起别样的经验世界,征显着强烈的女性意识。而对女性心理痼疾的挖掘,使得张爱玲的身上始终带有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印痕,成为文学史中最鲜亮的存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40年代的主流作家在为现实的政治环境奋臂疾呼时,出身满清达官显宦家庭的张爱玲却在自己的公寓中构筑着独特的传奇小说世界。她的小说在现代文学
-
走出女性心灵的樊篱--新时期女性文学若干心理症结的梳理
-
作者:
王琳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气质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爱情乌托邦
-
描述:
新时期女性写作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从一开始,女性心理便成为女作家们注目的重点。本文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主要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若干心理症结作出梳理,对文学的性别问题、女性爱情观与价值观、女性气质、女性幽闭心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划出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心理流变轨迹
-
女性文学的大胆尝试——评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
作者:
张贺琴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展示
纯文学
王海平
女性心理
爱情
丈夫
画意
陈丹燕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
描述:
《心动如水》是陈丹燕的一部描写女性文化、女性心理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别具特色的纯文学作品。作者以诗情画意之笔对新时期女性文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纯真,美好,浪漫的爱情进行了新的探索。 小说着重写了女大学生谢莲的婚姻、爱情,及复杂的情感历程,在情人与丈夫的两难选择中,作品展示了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作为纯文学作品,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清新明丽的色彩对作品中人物心态进行了细腻、深刻的描绘,多侧面地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作品以情感人,形成一种整体、独特的艺术美。
-
切换:在城市与乡野之间一一观察当下女性写作视角之一种
-
作者:
田泥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写作主体
80年代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写作视角
城市
文学实践
-
描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写作就一直在城乡之间切换。可以说,这种城乡之间的切换,是观察8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视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自90年代以降,由于所处语境、场域的变化,也由于自身经验、审美的变化,女性写作主体逐渐从对西方女性理论及写作的模仿、誊写中走出来,从对女性心理乃至生理的沉迷中走出来,更多地将目光投注到沉重的现实中来,开始探索更具本体性的女性文学实践。因而,这种城乡之间的切换,在女性写作中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并取得了一定实绩。
-
“女性写作”随想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女性视角
女作家
身体写作
性别文化
文学创作
女性心理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今时代,女性话题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已然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现象包含着强烈的性别文化意味。仅就文坛而言,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便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热点,引起关注。然而,人们是在怎样的意义上去理解它的呢? 一 从字面上看,“女性写作”这样的汉字组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女性的文学创作,然而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语境使情况变得复杂。
-
一个神秘的“怪圈”——女性文学的女性心理探幽之一
-
作者:
于青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风
男作家
历史回溯
使人
在同一地平线上
女性心理
张洁
柳倩
刘索拉
张辛欣
-
描述:
每一个熟悉女性文学的读者都能真实地感觉到:不管女性文学如何越来越从她原来狭小的天地走向广博的世界,无论女性文学如何洋溢着事业女性的独立人格的种种热情,在女性文学的字里行间、词风文气里,总是弥漫着一抹温湿的雾气。这雾气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使人觉出一种女性心理不安定的“失重”。当我们把视角再向昨天的历史回溯时,便很惊奇
-
范小青:追寻生活的真情与温暖
-
作者:
马季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写实
江苏省
意识流作品
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
女性心理
城市表情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生活细节
-
描述:
范小青,1955年生,中国作协全委、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1978年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共创作小说、散文随笔、电视剧一千多万字。其作品以描写女性心理见长,作品注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是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著有《裤裆巷风流记》《百日阳光》《女同志》《城市表情》等长篇小说12部,作品被翻译介绍到英、日等国家。创作电视连续剧《费家有女》《新江山美人》等。曾获得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第二届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奖。由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裤裆巷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