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刀尖上的舞者——浅谈张爱玲的创作及女性文学
作者: 吴丹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世界   人生感悟   女性心理   时空意识   宦家   《金锁记》   林白   沉香屑   女性主体意识   传奇小说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因在那个时代不入流而始终蒙着一层由凄厉与迷幻编织成的神秘面纱。其由女性独特的感知而构筑起别样的经验世界,征显着强烈的女性意识。而对女性心理痼疾的挖掘,使得张爱玲的身上始终带有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印痕,成为文学史中最鲜亮的存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40年代的主流作家在为现实的政治环境奋臂疾呼时,出身满清达官显宦家庭的张爱玲却在自己的公寓中构筑着独特的传奇小说世界。她的小说在现代文学
走出女性心灵的樊篱--新时期女性文学若干心理症结的梳理
作者: 王琳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气质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爱情乌托邦  
描述: 新时期女性写作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从一开始,女性心理便成为女作家们注目的重点。本文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主要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若干心理症结作出梳理,对文学的性别问题、女性爱情观与价值观、女性气质、女性幽闭心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划出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心理流变轨迹
女性文学的大胆尝试——评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作者: 张贺琴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展示   纯文学   王海平   女性心理   爱情   丈夫   画意   陈丹燕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描述: 《心动如水》是陈丹燕的一部描写女性文化、女性心理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别具特色的纯文学作品。作者以诗情画意之笔对新时期女性文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纯真,美好,浪漫的爱情进行了新的探索。 小说着重写了女大学生谢莲的婚姻、爱情,及复杂的情感历程,在情人与丈夫的两难选择中,作品展示了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作为纯文学作品,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清新明丽的色彩对作品中人物心态进行了细腻、深刻的描绘,多侧面地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作品以情感人,形成一种整体、独特的艺术美。
切换:在城市与乡野之间一一观察当下女性写作视角之一种
作者: 田泥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写作主体   80年代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写作视角   城市   文学实践  
描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写作就一直在城乡之间切换。可以说,这种城乡之间的切换,是观察8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视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自90年代以降,由于所处语境、场域的变化,也由于自身经验、审美的变化,女性写作主体逐渐从对西方女性理论及写作的模仿、誊写中走出来,从对女性心理乃至生理的沉迷中走出来,更多地将目光投注到沉重的现实中来,开始探索更具本体性的女性文学实践。因而,这种城乡之间的切换,在女性写作中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并取得了一定实绩。
“女性写作”随想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女性视角   女作家   身体写作   性别文化   文学创作   女性心理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当今时代,女性话题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已然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现象包含着强烈的性别文化意味。仅就文坛而言,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便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热点,引起关注。然而,人们是在怎样的意义上去理解它的呢? 一 从字面上看,“女性写作”这样的汉字组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女性的文学创作,然而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语境使情况变得复杂。
一个神秘的“怪圈”——女性文学的女性心理探幽之一
作者: 于青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风   男作家   历史回溯   使人   在同一地平线上   女性心理   张洁   柳倩   刘索拉   张辛欣  
描述: 每一个熟悉女性文学的读者都能真实地感觉到:不管女性文学如何越来越从她原来狭小的天地走向广博的世界,无论女性文学如何洋溢着事业女性的独立人格的种种热情,在女性文学的字里行间、词风文气里,总是弥漫着一抹温湿的雾气。这雾气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使人觉出一种女性心理不安定的“失重”。当我们把视角再向昨天的历史回溯时,便很惊奇
范小青:追寻生活的真情与温暖
作者: 马季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写实   江苏省   意识流作品   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   女性心理   城市表情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生活细节  
描述: 范小青,1955年生,中国作协全委、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1978年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共创作小说、散文随笔、电视剧一千多万字。其作品以描写女性心理见长,作品注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是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著有《裤裆巷风流记》《百日阳光》《女同志》《城市表情》等长篇小说12部,作品被翻译介绍到英、日等国家。创作电视连续剧《费家有女》《新江山美人》等。曾获得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第二届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奖。由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裤裆巷风流
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贾美艳   来源: 黄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欲望   男性话语   女性意识   人类社会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初步探索   女性文学   文化现象   主流话语  
描述: 人们把女性心理称为“人类经验的二分之一”。专事描写女性心理和女性经历的女性文学自然也包容了人类的文化的二分之一或更多。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提出,并非将其孤立地抽出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之外,而恰恰是从女性意识的发展和进化建设里识读出人类社会的进化和人类意识的文明程度。从女性意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将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放置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变化中来辨析,且对世纪之交如何在广阔的人文背景上找到一条更自由更壮阔、人本意识与文本意识兼备的女性写作之路作一初步探索。
女性心理的审美透视——读刘兆林散文
作者: 春容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女性观念   刘兆林   散文   女性心理   《高窗听雪》   《丝绸路上的少女》   叙述策略  
描述: 文学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无不因女性和文学女性的名字而扬名。无论安娜·卡列尼娜之于托尔斯泰,还是金陵十二钗之于曹雪芹;无论是毕加索终生离不开女人,还是达芬奇一生未曾拥抱过一个女人——这些现象都一再说明作家和女性的关系,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艺术世界中,都是极为密切的。可以说,没有女性便没有那些名垂史册的文学大师,没有
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
作者: 吴珂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视角   传统男性文化   男性化写作   他者   宗法   生存状态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洞察力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张爱玲当属最为独特孤傲的女作家了。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追求与当时文坛主流思想截然不同,而她也毫不掩饰她与主流之间这种紧张对抗甚于对话的关系。例如,在《谈音乐》中她就明确反对“英雄气”和“庙堂气”的精神追求和“清坚决绝的宇宙观”,而转而亲近一个风俗的,亲切的,有着浓厚人情味的日常世界。她不爱“大红大绿”这种强烈的对照,说“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而偏爱“葱绿配桃红”这种参差的对照。她不看重“英雄”和“超人”,却把目光投向“这个时代广大的负荷者”——凡人;她认为“人生的飞扬”无法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