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巴金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丹晨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家
曾树生
妇女命运
妇女解放
革命女性
汪文宣
三部曲
巴金
女性形象
《寒夜》
-
描述: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最丰饶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大量小说创作中有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女性形象占着异常突出的位置。几乎可以说,在“五四”以来的作家中,还很少有象巴金这样写了数十个形象鲜明的女性。那末,巴金究竟写了一些什么样的女性,表现了怎样一种妇女观?他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大批女性形象,他比前人和同时代作家又有哪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创造性的成就?他所描写的这些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居有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是本文试作探讨的一些问题。
-
张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妇女命运
妇女解放
题材领域
社会大转折
五十年代中期
女性形象
张弦
小说
社会发展水平
-
描述:
张弦同志是以塑造女性形象、探索妇女命运而见长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以来,他就怀着饱满的热情,以细腻抒情的笔触,着意描绘女性的精神风貌,在这块特定的题材领域内辛勤耕耘,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妇女问题一直为先进的人们所关注,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地位,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每当社会大转折、大变革时期,妇女问题总
-
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评《流逝》中的欧阳端丽)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阳
女主人公
新时期
王安忆
资产阶级
作品
社会生活
女性形象
社会责任感
文革
-
描述:
王安忆同志的中篇新作《流逝》(载《钟山》1982年第6期)发表以后,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独呈风貌的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这位年轻的女作家思想上的继续升华和艺术上的日趋成熟,表明她已从表现生活的较为狭小的角落扩展到表现社会的开阔地带。《流逝》写的是文革中的故事。它通过对一个资本家家庭在十年动乱中生活境遇变迁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对女主人公欧阳端丽的性格塑造,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苦难年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新时期文苑中,以十年文革为环境背景的作品数不胜数。这些作品,多数侧重于揭露这场浩劫在人们心灵
-
倔强的灵魂--谈丁玲小说中几个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宋晓萍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共产党员
莎菲
陆萍
个人主义
丁玲
女性形象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小说
不协调
-
描述:
丁玲是善于刻画女性形象的著名作家。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中有不甘于沉沦的梦珂、莎菲;有不断探求新路的美琳、丽嘉;有面对反动派杀人屠刀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有对新生活充满信心的薇底,也有与新生活不协调而陷于重重矛盾之中的陆萍。这是一组女性形象的群雕,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尽管这些女性携带着纷杂的时代尘土,处于不同地位,
-
论《谢利》
-
作者:
袁竞
操鸣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政府
资产阶级
工人斗争
夏洛蒂·勃朗特
约克郡
简·爱
作品
女性形象
工人阶级
小说
-
描述: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的重要作品之一。继《简爱》之后,它以深刻的社会主题和磊落不俗、独立不移的崭新女性形象震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给作者带来了很高的声誉,进一步巩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但是《谢利》一直没有为我国读者和评论界所重视。198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了这本小说,但至今还没有看到一篇系统的评价《谢利》的文章。作为《简爱》的孪生姐妹,《谢利》大有介绍研究的必要。
-
“活跃的生命”与“不结果的花”——赏析《战争与和平》中的两个人物
-
作者:
陈建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索尼娅
社会生活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战争
小说
生命力
-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作家的审美理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家所钟爱的主人公往往是作家审美理想的体现者。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中,列夫·托尔斯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本文想就作品中娜塔莎和索尼娅这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作些分析和比较,并以此来考察一下托尔斯泰的审美理想。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塑造女主人公娜塔莎·罗斯托娃形象的。娜塔莎是托尔斯泰诗意化了的人物,这一形象是以丹尼雅·贝尔斯(托尔斯泰的妻妹)和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托尔斯泰的妻子)为原型
-
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
-
作者:
陈弘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玩偶之家
道德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家庭伦理
女性形象
思想特点
易卜生戏剧
个人精神
-
描述:
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易卜生是一个妇女解放运动的热心倡导者,许多人甚至把易卜生的名字当作妇女解放的旗帜。然而,这位剧作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是没有他的读者们认识得那么清晰。易卜生即使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几年也没有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易卜生的整个思想特点: 1880年易卜生在写给德文翻译家卢德维希·帕萨尔格的信中曾说:“我笔下的一切虽然不一定都是我个人经历的,却都与我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我的每部作品的主旨,都在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