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339 条
-
男权的狂想与没落——论金庸、古龙小说中的男权意识
-
作者:
彭红卫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庸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古龙
-
描述: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晚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
《三国演义》中女性的自我隐匿
-
作者:
李灿朝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自我隐匿
女性形象
-
描述:
《三国演义》中女性群体形象概念化、类型化 ,她们只是权力争斗的工具与牺牲品 ,是忠义的标签和男性的附庸。这一缺憾既有历史题材的先天规定性 ,更是时代、环境在创作主体的思想观念与审美取向上的历史投影
-
《围城》的男性偏见
-
作者:
李玲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男性偏见
女性形象
-
描述:
《围城》在塑造鲍小姐的形象时延续的是传统男权文化既消费女性欲望又鄙视女性欲望的思路。在塑造苏文纨、孙柔嘉等形象时,隐含作者又放任笔下的人物,对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提出种种不公平的指控,并运用作者和叙述者的权威剥夺这些女性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围城》的男性偏见由于与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尤其富有遮蔽性。
-
从莎菲到杜晚香——看丁玲女性人生的探索
-
作者:
张溪潺
来源: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生
丁玲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过对莎菲、贞贞、陆萍、杜晚香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丁玲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对女性人生的独特体认。
-
“莎菲”与“陶岚”的形象比较
-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思想差异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了一系列勇敢抗争的富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容替代的社会意义和典型特征。本文就两个同样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的比较,看两位作者当时思想的差异及对塑造人物的影响。
-
拒绝的女性文本策略
-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拒绝
逃离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海男、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当代有代表性女作家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出女性主体意识生成的艰难。虽然拒绝与逃离,逃离与陷落,常常成为她们难逃的劫数,然而毕竟这意味着女性史前期的结束。这也正是这些小说的意义所在。
-
化身为人的复仇女神:《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解读
-
作者:
庄战燕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精神
《醒世姻缘传》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希腊神话中,厄里倪厄斯是司复仇的三女神——阿勒克图,墨纪拉和底西福涅——的总称。她们是最早的至上神乌拉纳斯(天的化身、大地女神的丈夫)被阉割后的鲜血生成。她们形象极为狰狞:蛇发、蝠翼,一手执火炬、一手执蝮蛇扭成的鞭子,双眼通红,仿佛怒火一触即发。复仇是她们的天职,对那些犯下“恶”的人天涯相随并施以最可怕的惩罚。传说,只要世上有“恶”存在,厄里倪厄斯就会重现人间。
-
媒体塑造“第二性”
-
作者:
赵金
卜卫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形象塑造
大众媒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赵:卜教授,您好! 2003年底,在国内许多媒体的版面上充斥着关于“人造美女”的报道,今年4月,媒体又披露了引发公众热论的昆明“美女宴”,加上近两年媒体频频报道的“人体彩绘秀”、人体家具等现象,让人感到现在商家和媒体中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拿女性人体作秀,或者说拿女性人体作卖点。其实,我们对媒体报道稍
-
论花间词对身体和欲望的书写
-
作者:
杨柳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花间词
身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身体本质上是一个表达空间,是我们拥有世界的总媒介。花间词在轻视身体的传统语境中书写身体和欲望,其方式主要有用直笔敞开身体,表达欲望;用服饰置换身体,悬置欲望;用物象隐喻身体,暗示欲望;用美人意指身体,寄托欲望。文章对花间词身体和欲望时隐时显的矛盾书写进行审美和文化透视,认为花间词开始了文学对身体的关注,遥遥预示着一个世俗化文学写作时代的到来,透露出古典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消息。
-
父权的解构:H·H理查森短篇小说的女性解读
-
作者:
朱新福
汪卉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19世纪末澳籍女作家亨利·汉德尔·理查森因长篇小说一举成名,但其创作的短篇小说却被批评家贬为具有女性狭隘性,被严肃文学拒之门外。但是在女性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女性文学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理查森的短篇小说。事实上,她是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向世人宣告,女性作家也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意识,女性文学也有它的自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查森的短篇小说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是文学领域里反映女性话语的经典之作。
<
1
2
3
...
8
9
10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