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82 条
-
精心塑造的“乔小青”:昆剧新秀胡娉的艺术之路
-
作者:
薛年勤
来源:
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浙江省
表演艺术
戏曲演员
杜丽娘
中国昆剧
冯梦龙
女性形象
文化部
-
描述:
"夜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首主题诗是昆剧《疗妒羹》"题曲"中的开场曲。诗句中的小青即指江南才女乔小青,在冯梦龙的《情史类略》,明清笔记《虞初新志》中等均有记载。在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浙江昆剧团筹划两年、精工打造的新剧作品《乔小青》首次亮相就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金奖),其主演——浙江昆剧团第五代的昆曲新秀、万字辈的昆剧优秀兰花胡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金奖)。该剧根据明
-
简析樋口一叶小说中的已婚妇女形象
-
作者:
刘紫英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治时代
已婚
生存境况
妇女形象
女性人物形象
丈夫
肺结核
女性形象
小说
婚姻生活
-
描述:
樋口一叶(1872-1896)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女作家。1889年父亲经商失败后生病去世,17岁的一叶便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妹妹的生活重担。为生活所迫,一叶决定以写作安身立命。因过度劳累及贫病交加,24岁时患肺结核去世。在短暂的人生岁月里,她饱尝人世的辛酸,时常要靠典当衣物和借贷来维持生活。她直面社会现实,密切关注日本明治女性的生存境况,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以《浊流》、《自焚》、《十三夜》、《里紫》四篇小说为中心,着重分析小说中的已婚妇女形象。
-
芙蓉姐姐一直都是“成功女性”
-
作者:
韩浩月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公众
季节变化
多媒体
央视
网络
成功激励
新闻
女性形象
符号化
-
描述:
芙蓉姐姐上央视了。尽管上的只是央视某收费频道中一档影响并不大的新节目,但毕竟上央视是一个符号化的行为,有特别的意义,这条新闻经诸多媒体的接力传播,芙蓉姐姐这几天又火了一把。这不新鲜,因为芙蓉姐姐从来都没有离开公众视线,她如同时令鲜蔬一样,每逢季节变化,她总会变一个样子重新撞进大家的眼球。 芙蓉姐姐,一个很老很老的网络红人了。老,在这里指的不是年龄,而是资历。一代代网络红人如过江之鲫,各领风骚十来天之后便销声匿迹了,现在不用掰指头也能数得出来,在网络界一直坚挺的,只有芙蓉姐姐和凤姐,但凤姐的地盘已经退缩到微
-
人体艺术
-
作者:
黑檀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男性人体
绘画作品
罗马尼亚
舞台艺术
艺术家
邮票
人体艺术
女性形象
匈牙利
-
描述:
如果人类没有性别之分,单细胞繁殖,我们还会欣赏人体吗?如果人类生活在原始社会,成天想着不被野兽吃掉,或想着猎获野兽填饱肚子,我们还会欣赏人体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寻找答案。用一块布遮掩身体,这也许就是文明的开始。然而,欣赏那块布后面的身体,在当今则被称为"人体艺术",其实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
-
歌剧与爱情: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爱欲与迷狂
-
作者:
王晶
来源:
音乐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戏剧
歌剧院
迷狂
爱情
莎乐美
女性形象
施特劳斯
爱欲
音乐
-
描述:
一加拿大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弗莱在他的文学批评理论中,提出了一种"模式迁移"理论:即文学史整体的发展呈现一种从神话开始逐渐下移的过程。经过"神话——传奇——高模仿——低模仿——讽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对应文学史中"神话——浪漫传奇——古典戏剧——现实小说——反讽文学"五种大致的主题形式。当迁移发展至反讽文学时会出现一种回归的现象,讽刺的终结处就是神话
-
小娥在白鹿原
-
作者:
肖严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院
观众
破碎
版本
鹿子霖
完整性
白鹿原
女性形象
小说
男性
-
描述:
电影不是小说的奴隶,有自己的节奏和完整性,从剧本开始就不必亦步亦趋地跟着小说。但是作为一个在院线看了强悍删碎版的《白鹿原》的善意的观众,在电影院里不禁张口结舌。这个版本的破碎情状是观众有目共睹、只怕片方也是心里有数得很的。由于大量角色和戏份被删,而只有远离政治的女人的戏份最没有危险,于是,田小娥的形象便在电影中得到了唯
-
我所追求的绘画风格
-
作者:
申晓轶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素养
绘画风格
工笔画
画法
艺术风格
人物画
专门训练
美术创作
女性形象
军队
-
描述:
绘画对我而言是职业,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能从事自己最喜爱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的。小时候只是喜欢涂涂抹抹,拿起彩笔,就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上一整天。高中时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开始了从附中到美院八年的专业美术训练。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工笔重彩,一个在中国绘画史中历史最久远,在中国画各个类别中“最讲究”的画种。 工笔画的讲究,是细节上的丰富和稠密,非一招一式、日复一日的专门训练不能造就。工笔又称细笔,这个名称除了有笔迹细致的直观所指之外,也有表明细节繁胜的涵义。
-
向父权社会宣战:美狄亚形象分析
-
作者:
毛虹方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复仇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美狄亚
社会标准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歌队
-
描述:
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总是被塑造成温柔体贴的形象,但是欧里庇德斯的戏剧《美狄亚》却打破了这一成规,用新的视角阐释女性的个性与生存,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女性——美狄亚,整个剧本围绕美狄亚的复仇展开故事。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式文学论析
-
作者:
郭雪玲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
佳人形象
诗经
才子佳人小说
婚姻
爱情诗
明清时期
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
-
描述:
1.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情结1.1才子佳人文学发展脉络1.1.1上古诗赋中才子佳人的爱情初蒙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了才子佳人形象的雏形。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情诗,诗中的"窈窕淑女"便是
-
武侠电影中女性角色为何沉默
-
作者:
周萍萍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女性角色
主流电影
外部环境
武侠电影
女性形象
王家卫
男性
影像世界
-
描述:
武侠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同时也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平台之一。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男轻女思想文化的传承,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只能充当花瓶角色。女性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影像世界里都无法充分展现自己平等的权力,长期的外部环境也让影像中的女性角色得不到突破,并且将花瓶使命进行到底。吴宇森如此,王家卫如此,周星驰李安亦如此。在这些男性创作的主流电影中,女性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她们往往是一种物化的符号,本身不具有任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