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339 条
-
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朱凤华
来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悲剧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两位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但又无法摆脱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走上一条置她们于死地的绝路,并最终走向毁灭。本文拟就这两位具有相近性格、相似结局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
-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美
-
作者:
李红萍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表美
内在美
痴情美
女性形象
-
描述:
论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作者把她们塑造成一个个艺术典型,她们外表美和心灵美相统一,表现最突出的是痴情美。她们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她们是美的化身。
-
“女兵作家”谢冰莹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杨敏敏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冰莹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谢冰莹是二十世纪最早的女性觉醒者和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人格的独立呼唤 ,塑造了众多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形象 ,语言风格平白如话 ,晓畅真实 ,朴素自然。
-
作为牺牲者的女性魅力-再论张贤亮的创作
-
作者:
石世明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精神特徵
张贤亮
女性形象
-
描述:
張賢亮筆下的女性形象具有超凡脫俗、慈祥仁愛的內質,放在閉塞落後的西部地區,積澱在文化心理結構中,更呈現出古樸的美學意義。在性與婚姻的衝突中展示女性的人格獨立和理想追求。
-
论莫里哀的妇女观
-
作者:
李韶华
来源: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观
女性形象
莫里哀
-
描述:
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从女性阅读的视角来考察莫里哀的妇女观。通过对莫里哀作品中四类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得出莫里哀的妇女观是基于妇女顺从男权这一基础上的妇女观的结论,并从十七世纪整个文化的大语境和莫里哀的婚恋经历来探求他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
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
作者:
赵园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儿童主题
艺术风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其中凌叔华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向内自审的观照方式形成了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该文通过对凌叔华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比较,从女性形象塑造、儿童主题和小说风格等方面探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风貌.
-
“乱世佳人”与“佳人乱世”——郝思嘉与杨贵妃形象的文化解读
-
作者:
张昭
来源: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与杨贵妃
文化解读
女性形象
-
描述:
郝思嘉与杨贵妃都是文学画廊的女性形象,生长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之中。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格,而其鲜活独特的个性又集中体现着文化的性格。文化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
《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比较
-
作者:
李有强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谣集》
女性形象
“散见各卷曲子词”
-
描述:
对于敦煌曲子词的研究 ,前人论述甚繁 ,但这些研究更注重对《云谣集》之外的敦煌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述。以词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为切入点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的同中之异 ,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能够清晰地阐释出它们独特的艺术风貌及审美追求 ,而且也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
不同的个性 相同的命运——《林中之死》和《威塞奥尔奶奶弥留之际》女性悲剧形象比较
-
作者:
郑秋萍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权利
女性形象
-
描述:
试图通过对安德森《林中之死》和波特《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究女性悲剧的根源,以此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解放自己的标准,是女性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她们在观念上、心理上对于自身的确立,唯有如此,女性们才能最终摆脱厄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
浅论虞姬和《虞美人》
-
作者:
朱寅
白育芳
来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虞美人》
悲剧
女性形象
虞姬
-
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文学的世界,但是受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格局的影响,大多数文学作品对于女性的描摹很简略,这和女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符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虞姬仅在项羽兵败时才出现,所占笔墨极少,但却给后世的文人及艺术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虞姬短暂的形象展示和《虞美人》词所展现的艺术世界来解读虞姬们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的悲剧.
<
1
2
3
...
7
8
9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