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端木蕻良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宋扬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女性世界   草原   端木蕻良   母亲   科尔沁   长篇小说   作品   女性形象   都市女性  
描述: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1912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东北作家群中重要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提到端木蕻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笔下充溢着磅礴雄健之气的《科尔沁旗草原》、《大江》、《大地的海》等长篇小说。然而"端木蕻良的作品不仅有宏大、阳刚、雄迈之风,而且也存在着阴柔、和婉、俊秀之
缘于对男权话语的认同:葛水平小说女性悲剧探因
作者: 赵春秀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群体   女性意识   女性悲剧   中篇小说   男权意识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  
描述: 葛水平自2004年起,以"井喷"的姿态,连续发表了《甩鞭》《地气》《天殇》《喊山》《陷入大漠的月亮》《黑脉》《守望》《连翘》等二十余部中篇小说,快速成长并屹立于当代文坛。她作品中对底层人物尤其是妇女命运的关注,颇为人称道。一些评论者认为,葛水平小说流露出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女性书
性觉醒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
作者: 徐仲佳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性作家   现代性爱   觉醒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解放   身份焦虑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自觉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诸因素中,性觉醒对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性爱思潮带来的性觉醒在1920年代撕开了数千年来男权意识形态的帷幕,使得女性作家具有了"为人"与"为女"的双重自觉,发出了女性言说的声音。另一方面,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男权集体无意识以及女性作家双重自觉的重合作为性觉醒的历史限度也在塑造、限制着初期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它不仅使得女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产生身份焦虑,也使得她们不得不采取双重文本的书写方式。
战争题材下的女性角色塑造: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作者: 任和   邹韶军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南京大屠杀   女性意识   观众   金陵   女性角色   女学生   战争题材   女性形象   历史背景  
描述: 一、宏大的历史背景——南京事件自1937年以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已有不少,也许将来还会继续被电影人关注,因为这是一段不可回避的沉重历史。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取材
《母系氏家》对现实主义的真实书写
作者: 傅书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间人物   新时期   母系   乡村女性   现实主义传统   赵树理   女性形象   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描述: 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几经流变,几番演化,在新时期经过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洗礼,与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同构"而得以弘扬,终于在今天,渐成大势,趋于主流,需要我们给予特殊的重视与研究。而李骏虎的《母系氏家》就是这一"大势"中的"弄潮儿"。尤为可喜的是,我们在李骏虎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代青年作家,继承新文学传统,汲取中西新知之后的成熟。在他笔下的男女主
毕飞宇创作论
作者: 贺仲明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玉米   创作论   毕飞宇   推拿   人性扭曲   作品   女性形象   哺乳期   人性世界  
描述: 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毕飞宇相继推出了《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和《平原》《推拿》等一系列作品,引起了读者的一次次惊喜,也受到评论家们普遍的青睐,评论文章甚多。然而,在对其整体创作特征的认识,尤其是对其创作的嬗变和发展问题,评论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侧重在这方面做些思考。 一、人性与政治的深入 关注人性,并对人性作出深切细致的批判性挖掘,是毕飞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对于文学来说,写人性是很自然的。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它的最大关注点和思考的归结点都必然是人,是人的命运,人的生存,以及人性。透
宋玉:文学思维与“色”“义”焦虑
作者: 杨允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美女形象   文学形象   宋玉   焦虑   爱情观   采桑女   文学思维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宋玉在多篇作品中塑造出绝代美女形象,在热情地讴歌女性美的同时,也表现出他爱情观中的"色"、"义"焦虑,显示出他内心感性与理性的纠结。本文将分析解读宋玉作品文学思维中显示出来的这一焦虑,揭示宋玉的审美理念、道德判断和艺术个性。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异化形象
作者: 蔺梅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时代背景   曹七巧   精神食粮   女性神话   沦陷区   张爱玲小说   艺术敏感   女性形象   异化  
描述: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沦陷区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为市民文化的"明星"。张爱玲有着冷眼观世的孤高和略带神经质的艺术敏感,因此她能冷静而真实地走进女人生命深处,成为"五四"女性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笔者
双重欲望下的牺牲品:《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分析
作者: 陈晓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文学   曹七巧   金钱   张爱玲   性变态   欲望   金锁记   主要表现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另类"的"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张爱玲众多女性形象当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她完全颠覆了大多作品中温柔、贤惠、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而是给世人呈现了一个被金钱控制了的粗鲁、恶毒的坏女人形象。著名学者傅雷就说过《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应该被列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夏志清也将其定位于"中国从古
叙事重复的生态解读:从董立勃的长篇新作《青树》《暗红》说起
作者: 王敏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现象   叙事重复   西部大开发   重复使用   暗红   小说作品   新疆   董立勃   女性形象   生态意义  
描述: 对于董立勃这样一位来自新疆边远地区的小说创作者,评论界一方面极力肯定其作品创作的质量,称其作品开掘了西部垦荒小说的审美范畴,突破了西部情爱小说的书写范式(杨光祖),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题材对新疆地域叙事的空白(胡沛萍),美誉其为继沈从文以来最好的乡土题材小说家。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论者指出,五年来超负荷的写作也暴露出其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其小说叙述中的重复现象。 笔者在这里无意于重复各位论者的声音,也无意去对作者创作中的叙事重复现象做任何价值上的评判,倒是想沿着这个问题进一步阐释分析这些
< 1 2 3 ... 70 71 72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