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 条
-
解剖不是命运——对《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朱志玲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灶神之妻
叙述视角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文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
论《青衣》《玉米》的叙述形态
-
作者:
张晓晶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结构
叙述视角
叙述主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和《玉米》塑造了两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 ,尤其是透视了她们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的“他者“地位。本文从叙述体态中视角的转换、叙述结构的组建和叙述主体的分化三个方面 ,对两部中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进行了分析评论
-
温柔清新的歌吟——冰心创作简论
-
作者:
张玉秀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论
冰心创作
女性特色
女性形象
-
描述:
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创作,沉痛直言、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厚土之中,具有很大的醒世作用;冰心的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体悟、女性的展示方式、以童稚般的声音向世间播撒爱的哲学;冰心塑造了一批温柔可爱的“姊姊”形象,每-个女性形象都闪烁着真善美的光彩和漾着爱的回音。
-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原型意象
-
作者:
夏敏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意象
郭沫若历史剧
女性形象
不自觉地创作情境
-
描述: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历史剧中“牺牲”女性形象来源的考察 ,发现她们是《九歌》“人神恋爱”原型意象的“置换变形”。由此。可以把郭沫若 40年代创作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以及包括《孔雀胆》在内的五部历史剧看作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郭沫若这几部历史剧的相似性 ,才可能完整、深刻地理解郭沫若是如何创造了这些历史剧
-
零落成泥碾作尘——巴金《家》中的受害三女性
-
作者:
靳新来
来源:
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金
家
女性形象
-
描述:
巴金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已进入 2 1世纪 ,封建制度已经灭亡 ,而封建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家》中三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
被消费的都市女人——刘呐鸥中日新感觉派小说著、译比较之二
-
作者:
李兴阳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
描述: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与其译作《色情文化》在现代都市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存在着血缘关系。本文从女性类型、女性性格与体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女性社会性别角色认同、自我建构方面,现代型都市女性被“性物化”。呈现出可消费性特征,这是由资本主义都市消费文化的“吃人”造成的。由此,应该肯定刘呐鸥的著、译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特别意义。
-
女性启蒙的虚妄
-
作者:
施依秀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存在角色
女性启蒙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于女性来说,选择正确的丈夫要比自己学历有多高工作有多好要重要得多。这是存在于多数成年女性心底的几乎不证自明的公理……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女性形象才是女性启蒙的真正体现?女性依然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的社会角色,但是如何将角色中赋予新的内涵,在不损害女性特质的基础上使平等、独立、自尊的现代女性成为可能、使两性关系达到新的和谐,是一个严肃的真问题。社会学上有种理解,一个人在社会分派角色发生显著变化时,会产生“认同身份”危机、一种无根感,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完成自我身份综合、确定认同身份,就会陷入
-
读《世说新语》看魏晋女子风度
-
作者:
向悦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小说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世说新语》以技巧之辞,记世间之事,以简劲的彩笔点染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精神,而这一切,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个体的自觉为基础的。“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其中关于妇女的专章《贤媛》篇及散见于其它章的妇女言行,如浑金碎玉,闪耀魏晋女子的风流光芒。一般说来,中国古代男士在表面上极少将审美眼
-
论《聊斋志异》爱情篇章的恩情主题
-
作者:
朱祎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恩情主题
《聊斋志异》
爱情
女性形象
-
描述:
《聊斋志异》的爱情篇章不仅以爱为旨,恩情因素在其中也具有主题地位。恩情主题与爱情主题一样是作者审美理想物化的结果。恩情意蕴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由妖到人的形象升华,提升了女性形象的地位。
-
以日常生活的逻辑消解女性的理想形态——对张爱玲几部中篇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张莉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神话
生存手段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始终持一种反浪漫主义的姿态,总对人生飞扬的一面进行拆解,露出其千疮百孔的真相,让人一眼看透。她的世俗情趣使她从容地将女人的故事从天上拉回人间,从任何人都脱身不了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呈现人尤其是女人的存在困境。张爱玲冷静而真实地走进女人生命深处,成为"五四"女性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
<
1
2
3
...
6
7
8
...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