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打狗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许影   来源: 视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打狗棍》  
描述: 2013年,各大卫视上演了一部抗战传奇剧《打狗棍》。这部剧一扫荧屏沉闷阴柔之气,再现了男儿阳刚血性的英雄形象。但是在这部剧中,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部剧中的女性形象,探讨这部剧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试图用女性主义来解读这部剧中的女性形象,以期在在这样一部由男性占支配话语的作品中寻求女性意识的审美观照。
管窥俄谚中的女性形象原型
作者: 刘丹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   俄谚   女性形象  
描述: 谚语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传承并应用至今的语言精华,是纷繁复杂人类生活图景的完美再现,是人类智慧的百科全书。就其特征而言,谚语是价值坐标中朴素的世界图景,基于种族禀赋和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文明、一个民族心智的砥柱中流,是一个民族生存地域、精神空间的重要装备。谚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近年来语言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此,对俄谚中的女性形象原型进行管窥,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点。
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演绎
作者: 张杰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   巩俐   女性形象  
描述: 2014年,中国当代知名导演张艺谋,携新作《归来》再次袭来。与近些年某些作品中映射的喧嚣繁冗、媚俗庸碌所不同,该影片故事深处所浮现的却是岁月沉淀、暮鼓凝思的人文蕴含。片中导演所设计的女性角色一如既往的表现为困顿迷茫、失落无措,而巩俐的演绎女性形象则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
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为伴》的女性形象
作者: 邵筝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与狼为伴》   女性形象  
描述: 上世纪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安吉拉·卡特改编了格林童话故事《小红帽》,在保留小说基本人物原型的基础上创作了《与狼为伴》,在该部小说中除了原有的人物形象小红帽和外婆以外,又创造了几个新的女性形象。这部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女权主义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狼为伴》中主要是通过描述新时代和保守类两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来表现当时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现在重新研读这篇小说,分析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对我们了解女性地位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进行有关《与狼为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十分必
热播剧中女性形象的传播偏向——基于内容分析的研究
作者: 孙依婷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女性形象   电视剧   内容分析  
描述: 从近年来热播电视剧中抽取女性形象随机样本,引入"女性形象建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他律共同作用之下,近年来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社会、经济地位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污名化、"被看"等情况。对于已然存在于女性形象之上的传播偏向,外在地位的提升并不足以遏制这一趋势。反之,强化女性的内在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避免被男性同化成为"男性化的主体",确立女性形象自觉的主体存在,或许是应对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传播偏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西方电影背后的文化差异:以电影《木兰从军》和《花木兰》的女性形象为题材分析
作者: 张婧杰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文化差异   女性形象   花木兰  
描述: 自古以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就一直存在,除了文化界一直主推的“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和“岛国文化”的差异之外,许多自然因素与历史经历的因素都是不可否认的.而巨大的文化差异最直接浅显的表露就是近代以来蒸蒸发展的电影,电影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辅相成.本文就将以中国本土根源文化的花木兰为例,对比1939年经典影片《木兰从军》与1998年迪斯尼动漫影片《花木兰》中的女性形象,从而进行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的比对.
论青春励志剧中80后女性形象——以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例
作者: 周彤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后   女性形象   青春励志剧  
描述: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空前繁荣,女性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都市青春题材电视剧更是把目光聚焦在了80后女性身上。2007年《奋斗》的播出,让80后成为当今社会的话题之一。剧中个性鲜明的80后女孩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没过几年又一青春励志剧《我的青春谁做主》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青春热潮。这两部电视剧成为青春励志剧的经典作品,全剧突出的女性形象成为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
“阿勒邱”和 “纳西阿妈”——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和丽君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勒邱   纳西阿妈   文化符号   女性形象  
描述: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各民族语言中的语言现象、词汇、俗语能够生动地体现不同民族的思想和观念。在纳西族的语言当中就有许多能反映本民族女性意识、女性形象的语言现象。其中,“阿勒邱”和“纳西阿妈”是最能体现和代表纳西族传统女性形象的文化符号。这两个文化符号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语言表达都体现出纳西族女性勤劳能干、勇敢坚韧、独立自强的特质,以及她们在家庭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民族语言中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语言符号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意义的认识、理解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构建,并使宝贵的民族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
电影《飞越疯人院》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人院   显性   隐性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肯·克西被称为嬉皮时代的催生者和见证人。他于1962年发表了小说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这部小说被称作嬉皮时代的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1975年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播出后获得观众的喜爱。本文以影片中的女性为分析对象,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手段分析女性所代表的强权制度对于民众的压迫和摧残。
萨克雷《名利场》中的女性形象略谈
作者: 赵文娟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娅   贝基   女性形象   《名利场》  
描述: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杰出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展现得淋漓尽致,并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贝基、艾米丽娅等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将从简要介绍《名利场》的故事梗概入手,从不同角度简要探析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1 2 3 ... 5 6 7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