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文关怀的倾注和女性意识的张扬——谈梅娘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周伟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梅娘  
描述: 梅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意识鲜明的作家。她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本文从梅娘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文关怀的倾注与女性意识的张扬,以此洞悉梅娘小说的女性世界,探讨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兼论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作者: 杨莉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世说新语》   女性形象   魏晋士人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学兴盛 ,这一时期的女性也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有才识、有个性、有风度 ,但她们仍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五四"以来农村题材小说觉醒的女性形象论
作者: 李琨   来源: 河池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觉醒   女性形象   解放程度  
描述: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为线索,依据中国文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各个阶 段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力求系统、全面地分析"五四"以来各个阶段农村题材中觉醒的女性形象特点及其历史 价值、社会意义,以期从中透视出我国农村妇女求解放的历史进程和解放程度。
论阎连科“耙耧小说”中的河洛女性形象
作者: 赵海霞   邵延洁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阎连科   河洛理学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描述: 阎连科在对河洛故土耙耧山乡的守望与书写中,塑造了“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既寄寓着作家的女性崇拜心理,又有着鲜明的河洛理学文化意蕴。耙耧女性退守于婚姻家庭,在爱的舞台上独自悲壮地表演,传达出的是浓厚的传统伦理色彩。
论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化选择向度
作者: 闵建国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文化选择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立足于文化民族化,现代化和文化的进步,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道路、模式重新定位、定向,为民族的先进文化构建提供了价值目标、精神动力和价值观念,从而推动了现代社会文化创新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月份牌画女性形象之再读
作者: 田晓菁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图像   月份牌   女性形象  
描述: 月份牌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实用目的。也正基于此种认识,学术界多以艺术审美论为理论基础对它进行了批评。本文以前人的批评为切入点,试图还原月份牌画作为一种商业图像的真实身份, 并以宏观的历史视野看待月份牌画,进而论述月份牌画在反映当时妇女命运及社会生活面貌方面的积极意义。
管同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
作者: 田惠珠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同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管同不僅宣揚守節盡孝等封建保守的婦女觀,同時讚揚女性在持家教子等方面的作用,歌頌女性的剛毅、機智、勇敢等優秀品質。童年母教對管同這種複雜婦女觀的形成影響較大。
论莎士比亚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作者: 程倩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变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大师,莎士比亚冲破了中世纪封建礼教的樊篱,在作品中张扬人性的光辉,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智慧。本文从莎翁作品中诸多光彩非凡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分析剧作中女性形象性格的流变,试图揭示作者对人类自身由仰视到正视的转变及其人文主义理想逐渐深入的过程。
《瑞普·凡·温克尔》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徐向英   来源: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妖女   凡·温克尔太太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 ,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 ,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张恨水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作者: 袁瑾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解读   张恨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試圖用女權主義的文學觀解讀現代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作品中的兩個不同家庭出身、不同性格類型女子冷清秋和沈鳳喜的相似命運,筆者認為造成舊式女子悲劇命運的原因,雖然與她們自身的性格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強大的傳統男權社會。張恨水的小說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獨特的男權社會的“女性命運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男性角度關照女性並進而關照整個傳統社會男女兩性關係的機會,讓我們瞭解女性的生存狀態,從而促發讀者去思考,尋找女性的自我解放之路。
< 1 2 3 ... 5 6 7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