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万般无奈下的有效抗争——古代女性以自杀行复仇的文化意义
作者: 刘卫英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心态   以暴抗暴   文化模式   女性形象   文史相通  
描述: 以自杀行复仇的女性 ,虽生前未能以弱凌强 ,蒙冤寻死后却生发出某种神奇的能量 ,虽未直接致敌于死地 ,却因此造成了轰动效应 ,引发民众的同情不平 ,促使官府代为平冤理怨。
先秦到汉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三次变迁:兼谈曹植诗中女性的新特质
作者: 赵彩花   来源: 韶关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次变化   冲突   女性形象   先秦到汉代诗歌   和谐  
描述: 诗歌发展递至曹植时代 ,其中女性形象已三嬗其变 :《诗经》中女性外表装扮崇尚自然 ,内在心灵师法率真 ,可称为“自然的女儿” ;汉代诗歌中女性由外到内都浓重地打上人为雕饰的烙印 ,可称为“矫饰之女性”;曹植诗中女性外尚雕励而内崇自由 ,外执着于尘世之“物”而内执着于独立之“我” ,可称为“分裂型女性”。至此 ,女性形象由内外和谐走向分裂矛盾。但正是这种分裂与矛盾 ,可窥见新女性蝉蜕于旧时代的印痕与自我内在精神的觉醒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精神解放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走不出“心狱”困惑的当代女性
<<花间集>>内容新探
作者: 曹治邦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间集》   词集   思想内容   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花间集》是一部以反映晚唐五代时期各阶层妇女生活情趣和相思恋情为主要内容的词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花间词的评价一直很低,本文从词的深层和整体美学效果入手,以新的角度,通过对女性的赞美,对爱情的讴歌,对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妇女劳动生活的讴唱等四个方面的深入考察,对花间词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
引诱不成则诬害——东西方小说中两性非正常关系的一种表现
作者: 王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经故事   两性关系   母题模式   女性形象   中外比较  
描述: 佛经故事相关母题的渲染,推动了“引诱不成则诬害”母题文学化的充分进行与普遍推展。同时,在华夏中土文化氛围里,加剧了对作为女性的诬陷者的否定倾向与道德谴责。在明代,上述母题得到了中国古人较多的关注。公案小说、仙道小说、讲史小说、世情小说均有。存在着雅文化与俗文化两种表现模式。对于这样一个阿拉伯、欧洲都有的世界性的母题。其何以能成为世界性的且在中国兴盛,要从中国古代妾婢文化的深层心态、传统女性自身的种种弱点以及民族劣根性等方面找原因。
生活在夹缝里的人们——试比较庐隐、冰心小说中女性形象
作者: 李耀晴   来源: 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   夹缝时代   庐隐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庐隐、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坛的第一代女性作家,她们都生活在一个新思潮蓬勃兴起、旧势力却未完全消退的夹缝时代,她们笔下的女性也同是这一时代的产儿,所不同的是:庐隐以“人性恶”的人生观来观察社会、人生,在现实世界里发现的只是“恨”;而冰心则崇尚泰戈尔的“爱”的哲学,用“爱”编织起理想的境界,去化解社会的一切矛盾。
“天使”的沦落与拯救:试谈三篇“反思文学”的女性形象
作者: 廖建斌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思文学   愤怒   圣洁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本文对 80年代初期“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波动》、《晚霞消失的时候》和《公开的情书》三部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分析 ,以“再反思”的角度切入人物思想意识内核 ,既赞扬了肖凌清醒的反抗精神 ,又批判了她的偏激和片面 ;既肯定了真真的正直、真诚 ,又批评了她的矫情和犹豫不决 ;既对南珊的善良、纯洁寄予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又对她经受苦难后近乎宗教情绪的宽容、冷漠和茫然表示了震惊 ,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人性和尊严被野蛮无情地毁坏之后 ,如何“修复”被扭曲的人性更值得“反思者”反思
没有翅膀的天使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传统化模式   军旅小说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描述: 新时期军旅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存在一种传统化的模式,即:女性形象作为小说的“粉红色的装饰”和显现男性英雄的“镜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服务于男性主角;对表现完美女性形象的偏爱,即“天使的梦想”;以“贤妻良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伦理道德规定。
病态的百合花及其潜隐文化逻辑:对《徽州女人》中女人形象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 张兰阁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态人格   《徽州女人》   话剧   女性形象   艺术评论  
描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的意义是由文本同其理解者相遇而产生的,特别是那些本身具备多元意蕴的作品更是如此。《徽州女人》便具备了这种多元解释的基础。下面发表的文章即是对《徽州女人》中女人形象的另一种阐释。我们相信,理论上的争鸣与探讨一直是理论界活的生命的象征,它不但可以发现和拓宽作品的意义,而且对于创作和评论都不无启迪,我们十分欢迎各位方家参与这一话题的争鸣与探讨。
形象的意味:张弦解读
作者: 柏文猛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评论   张弦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形象的意味:张弦解读
< 1 2 3 ... 5 6 7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