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打工文学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周跃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述视角   价值内涵   女性形象   生存现状   打工文学  
描述: “打工文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其主要创作者是众多打工一族当中的“觉醒者”,他们较早地觉察到自身的遭遇,对歧视、欺骗及不平等待遇感到不平甚至愤怒。在众多打工者中,打工女性与男性打工者相比她们没有优势,劳动能力的弱小、’文化素质低下、甄别事实的能力不强、感情极易受到欺骗、遇到不公平待遇时的懦弱让她们成为众多打工者中的弱势群体。打工文学不仅看到了打工女性现实的艰难,即物质的贫乏和打工过程中饱受盘剥之痛;也看到了她们精神的痛苦,自我价值的湮灭、无根的漂泊感和在情爱中挣扎的状态;同时也看到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Raymond Carver's Short Stories
作者: 吴扬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状态   雷蒙德·卡佛   身体   暴力   女性形象  
描述: 雷蒙德·卡佛(1938-1988)是美国当代深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他被誉为简约主义小说流派的创始人,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短篇小说复兴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卡佛在写作手法上汲取前辈经验又不拘泥于前人,显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福柯的身体,疯癫和权力三个概念出发,着眼于卡佛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权力是构成本文结构的核心,在卡佛的短篇小说中,权力具有压迫性和生产性。权力不仅生产出驯服的身体和疯癫的精神状态,也呈现出暴力的特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卡佛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分析。第一章对于卡佛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再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
作者: 田野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现实意义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主义  
描述: “文化昆仑”钱钟书在1947年发表的《围城》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佳作之一,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推崇为“一部近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书中以留学生方鸿渐归国途中和归国后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塑造出了20世纪前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土壤上生长出来的畸形男女知识分子群像。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序言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特性。”《围城》中将人物的生活环境设置在中西文化的交汇
论张爱玲小说女性人物生活中的西方因素
作者: 曹文凌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西方因素   精神生活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从教育背景、生活情趣到艺术品味都颇为西方化的作家。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明对她的影响深入骨髓,这种影响使得她的文学世界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世界性和现代性。张爱玲笔下人物以女性为主,多数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上海和香港。在那里,她们略感惶惑却也坦然无碍地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馈赠,享受着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种种便利。 张爱玲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女性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西方物质元素上,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她们的服饰打扮、饮食习惯乃至生活用品中的各种西方因素,因为正是这些西方物质元素肯定、确认了她们的现代都市女性身份
当代女性化妆品电视广告的解读
作者: 高青霞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化妆品电视广告   广告诉求   文化背景   符号化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开始愈发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这点在消费领域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已经不单是对其使用价值的消费,更多地是在消费商品所具有的附加价值,而这种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告的宣传来产生的。广告在推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少学者关注于广告的发展,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女性化妆品电视广告的研究却很少,而该类广告却是所有产品广告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它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研
复苏的女性:论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写作
作者: 叶淑雯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三恋”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对王安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三部作品——《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本文简称“三恋”,全文同)进行整体探讨,重点以“女性写作”为题,深入探讨王安忆在这三部小说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所探讨的女性权利等问题。本文分别从三部作品中的不同年代所展示出不同的女性形象、人生态度、对社会的表现、言行态度等进行认真的比较,并且从中深入探讨王安忆独特的女性创作理念、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本文认为,王安忆在“三恋”中,创作理念独特,写作手法新颖,创作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她原有的创作模式,
王仁华工笔重彩人物画形象研究
作者: 朱丽娟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仁华   工笔重彩   人物画   女性形象   戏曲  
描述: 王仁华1952年出生于徽派文化的中心城市合肥,从小就对绘画艺术充满了热情。她的艺术创作以女性形象为载体,以别具一格的图式来表现,立足于时代,面对生活,摄取传统精华,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本论文主要依据笔者采访王仁华时的交流内容,以及已有的文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尽量真实、准确、细致地分析了王仁华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客观的描述王仁华的绘画风格演变的过程,分析其作品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阐述她的艺术经历来了解她在艺术创作时的行为方式、情感、心理状
严歌苓女性题材小说论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母性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民间  
描述: 严歌苓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笔耕不辍,三十年来创作了70多部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且呈现出演变的轨迹。作家出国前的作品以部队生活、知青故事为题材;留美初期的创作侧重于移民题材的书写,定居美国后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反思故国和自身的成长;旅居非洲后则转为纯粹的“中国书写”。作为移民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女性体验是严歌苓小说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移民带来的文化身份的转变和自始至终对个体生命的诉求,使作家执着于对历史、人性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有着开阔的文化视野,又体现着远距离审视的冷静。严歌苓从自
中韩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以萧红与姜敬爱为中心
作者: 金美英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萧红   女性形象   姜敬爱  
描述: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交往与相似的历史。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与韩国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历了共同的历史命运,形成了类似的文学现象。作为生活在20世纪后半期的韩国公民,我认为深入探讨20世纪这段历史极具意义。笔者在韩国时就对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本科和硕士期间曾选择这一话题进行研究。2008年,当我有幸从韩国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博士,基于上述状况,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韩两国现代女作家女性意识比较研
《列妇传》模式类型研究
作者: 王红晓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汉时期   刘向   模式类型   女性形象   《列女传》  
描述: 《列妇传》模式类型研究
< 1 2 3 ... 56 57 58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