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视角下的丁玲与萧红之比较
作者: 王玫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风格   “柔中带刚”   女性意识   “刚中有柔”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和萧红作为同时代女性作家的代表, 都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并且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男权社会进行了声讨和控诉。然而她们的作品在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和美学风格方面却呈现了不同特点。概括来讲就是丁玲的“柔中带刚”与萧红的“刚中有柔”。
《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
作者: 殷茜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   战争叙事   女性形象  
描述: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战争描写以及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社会的百科全书,两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史诗楷模。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以及相关的神话和传说,以公元前十二世纪希腊半岛的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为背景,以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为
《女聊斋志异》研究
作者: 李晶云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评价   女聊斋志异   思想艺术   贾茗   女性形象  
描述: 《女聊斋志异》,又名《女聊斋》,首题“古吴靓芬女史贾茗辑”,是清末问世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一部典型的“仿聊斋之作”。作为一部以女子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言短篇小说,此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女性世界。但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却罕有人提及,多年来此书并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对其研究也一直呈现出零散性、简介性的状态,不利于全面、充分地揭示出此书的价值。因此,本文拟从作家作品、女性类型、女性评价、思想价值、艺术探究五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总体的解读,力图全面、系统地挖掘其价值与意义。绪论部分,主要通过搜集相关材
女权主义批评下女性动画形象的重生
作者: 李艳芳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创作   颠覆性阅读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话语权  
描述: 女权主义批评是当代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向迄今为止的全部传统的文化、文艺观、价值观和批评尺度挑战,以颠覆男性中心秩序,使女性文化升上历史的地平线。故本文借助女权主义批评方法,以女性身份介入影视动画研究话语,通过梳理国内外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将其进行系统地分类,揭示她们是如何被父权文化整合以至沉默、失落的女性形象,重新解读各类女性角色,从而摆脱父权文化在文化创作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首先在第一章里,从女权主义批评的源流,到女权主义影像批评的发展,笔者追溯了影像批评中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史,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分
赵宝刚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
作者: 樊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宝刚   导演艺术   女性形象   主题表达   电视剧  
描述: 赵宝刚是目前中国大陆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电视剧导演之一。从1991年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始,十多年间他拍摄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电视剧作品。他作品的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回归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赵宝刚对情景喜剧、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这三种商业类型剧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使得它们更贴近中国的现实国情,更符合国人的欣赏口味。其作品的主题可以分成三类:展现真爱的瑰丽,歌颂自由爱情的美好;关注青年人的成长,表达对两代人之间关系的思索;关注现实矛盾、颂扬社会正义。赵宝刚作品中的人物设置主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90年代女性城市小说
作者: 李冬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城市小说   城市文化   地域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文化包容了文学,而二者之间往往也是互为表达的。地域文化为城市文学著上第一层底色,城市文学同时也阐释着地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两者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表述城市人的生活,以各自的方式和优势表达着对世界人生的领悟和想象。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与异质性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建立在城市背景下的女性写作,因为二者之间交融共生的关系,又承载了包括特殊性别意识在内的更多的文化符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商品大潮和社会转型的冲击,女性写作以其对城市的敏锐感知和细腻把握,成为了城市文学的范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面向透析
作者: 王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特题材   爱情主题   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建设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描述: 本论文主要以对“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力图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多面向上加以分析。除“引言”、“结语”外,全文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以“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开篇之作——《内蒙人民的胜利》为例,分析该电影的成型前后以及艺术上的造诣。在历史背景分析中尽力还原其历史真实,交代其在何种政治历史境况下成型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在对影片具体的文本分析方面,笔者主要从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作为首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完成的开拓性意义。第二章重点分析以《神秘的旅伴》和《山间铃响马帮来》为代表
大众传媒中“丑女”现象的美学探析
作者: 李德尚玉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媒介   大众文化   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2008年由湖南卫视独家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丑女无敌》在倍受争议之中以极高的收视成绩战胜了所有对手成为当年收视率的冠军。该电视剧一改传统电视剧里女主角温良恭俭让的类型化造型,讲述的是一名外表笨拙、相貌丑陋的年轻女性“林无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职场中努力拼搏的故事。通这部电视剧,女主角“林无敌”的“丑女”形象深入人心。纵观活跃在大众媒介中的如“芙蓉姐姐”、罗玉凤等女性审美形象,不难发现现代的“丑”的特征已渗入到大众媒介中。“丑女”现象以其独特的审美景观在大众传媒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林语堂曾说:“没有
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自恋情结
作者: 廖莹莹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镜像呈现   身体写作   自恋情结   女性形象  
描述: 自恋情结创作曾以各种模糊含蓄的形式存在,并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个别的小说文本凸显在现实文化的场景中,如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瓶中之水》《日午》,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私人生活》,海男的《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卫慧的《上海宝贝》,棉棉的《糖》等等。大规模自恋现象集体亮相在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中,这既是个人自恋情结氤氲了时代的自恋场景,又是多元化的时代促生了个人的自恋情结。女性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恋情结较之于男性,更加复杂和深刻。自恋情结是女性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复杂、微妙的女性内心世界,
王全安导演艺术研究
作者: 牛柯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全安   影像风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导演手法  
描述: 王全安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中的一员,以拍摄独立电影而闻名于世。通观他的一系列作品,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条带有他个人印记的创作路线。他从开始的凌厉绚烂的影像风格,通过不断的总结思考,最终形成他现在沉着内敛,成熟稳重的作品风格。另外,在他的影片中,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也始终是他所坚持的视角之所在,并逐步形成为他的电影标签之一。他始终处在一种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女性,思考女性,由此塑造出许多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来。他以自己的独到的理解诠释着生活的本真与丰富的内涵。从他影片在国内国外频频夺得大奖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中国
< 1 2 3 ... 55 56 57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