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Translating New Woman—The Different Images of Portia in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作者: Luo   Lie   来源: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翻译文学   女子   话语建构   魏易   女权   新女性   世纪初   女性形象   威尼斯商人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中十分活跃的女性形象,在林纾笔下她是一个博学机智而又温顺贤良的妻子,在包天笑的改写中表现为一位果敢睿智、并积极宣扬和支持女权的"女律师"。随着2 0世纪初叶中国女权话语从打造新型贤妻良母到呼吁女子权益与独立人格的发展,鲍西娅被演绎成与译入语文化期待相应的特定形象,成为中国社会所标榜的新女性。翻译文学成为具有建构力量的话语化的文学叙事,推动了性别观念的变迁,参与着中国20世纪初叶的女权话语建构。
功名和尊严之间
作者: 朱晖   来源: 才智(才情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总决赛   比赛中   潜规则   功名   柯林斯   香港   唐明皇   自爱   女性形象  
描述: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英国]从冯程程、姚木兰到陈淮秀、白娘子,赵雅芝塑造了一个个秀外慧中、自强自爱的女性形象,这些固然与她出色的演技分不开,但更是一种本色演出的写照。1973年,只有17岁的赵雅芝出落得亭亭玉立,清秀可人,在母亲的鼓动下,参加了香港小姐的选美。众所周知,如果能在选美比赛中进入前三甲,将意味着今后成名成星的机会唾手可得。赵雅芝凭借其温柔娴雅的形象和聪慧机敏的才智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杀入总决赛,然而令美丽清纯的她想不到的是,当时的选美,也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潜规则。
同是对一个问题的理性探讨——试论《雷雨》与《这是谁的罪》的个体觉醒问题
作者: 农迎春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男主人公   悲剧形象   女主人公   雷雨   女性意识   石评梅   觉醒   文学史   女性形象  
描述: 自《雷雨》诞生之日起,蘩漪就成为了文坛上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冰华较之于蘩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她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甚至很多文学史都不曾提及。她是石评梅于1922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被人们称为"问题剧"的《这是谁的罪》中的女主人公。该剧讲述了两个留美回国,两情相悦,志同道合,并热切地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恋人王甫仁和陈冰华,因遭家庭的反对,男主人公最终被家庭"软化"而酿成了女主人公陈冰华设计杀人,又与男主人公双双自杀的爱情悲剧。由于过于极端和悲情,在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引发了
解构与重构——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女性观
作者: 梁巧娜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英国作家   哈代   世界文学史   女性观   《德伯家的苔丝》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勤劳美丽的女子苔丝因其真诚和坦率而陷入灾难深渊的爱情故事。自1891年出版后,这部小说就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生活在英国偏远的乡村里,她的远祖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但到她这一代时,已没落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境地。住的是祖上租赁下的房子,种的是租来的田地,父亲不爱干地里的活,于是做些贩运土产的事,每天赶马车将村里收来的土产送到镇上。然而贫穷的家境并没有完全消蚀掉父母的虚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
作者: 牛志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窦娥冤   牡丹亭   古代戏曲   元杂剧   女性意识   崔莺莺   杜丽娘   女性形象   女权思想  
描述: 女性,是大多数中外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我国戏剧从元杂剧到近现代话剧,也大都以女性为主角。这些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所反映的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总是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三剧中窦娥、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力量与美——影像解读新锐女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作品   墨西哥   影像   摄影作品   解读   阿根廷   女性形象   摄影家   力量   摄影师  
描述: "美力心生"摄影展"由15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女摄影师,分别拍摄其各自国家(地区)的一位集智慧、魅力与社会感召力于一身的女性,意在展现当代新锐女性所特有的成功、自信与优雅。"——
发现埋在心底的精神“哑炮”——读刘庆邦的《哑炮》
作者: 贺绍俊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哑炮   刘庆邦   两个世界   乡村世界   煤矿工人   叙述风格   中篇小说   人性恶   女性形象   精神  
描述: 刘庆邦小说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乡村世界,一个是煤矿世界,他对这两个世界无一例外地注满了善意和温情。这种善意和温情把一个中原汉子刘庆邦变得格外的细腻和体贴,也铸就了他的叙述风格:朴实畅晓的诉说方式和
论《水浒传》中的婆惜之死
作者: 秦军荣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男主人公   作者   男子   阎婆惜   修辞学   女性形象   男人   女性主义   宋江  
描述: 《水浒传》里,很多女性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陪衬符码,是一种从属意义上的修辞学,"她们的存在旨在烘托男主人公的‘真正的男子汉’的形象,即所谓使男
解读高甲戏柯派女丑文化
作者: 谢雍君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演程式   表演艺术   女性角色   性格特征   演员   形体动作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男性   阴阳合体  
描述: 曾经看过"高甲戏名丑柯贤溪大师和他的弟子"的音像片段,对其中一个镜头印象极其深刻——柯贤溪的弟子赖宗卯在后台化妆室摘下发套,脱下戏装,穿着白色汗衫在抽烟的镜头。在这个镜头里,赖宗卯口男性的阳刚之气与舞台上他所饰演的艳俗、泼辣的洪亲姆形成了奇妙的对比:柯派女丑——男扮女丑的表演艺术鲜明地表现出"阴阳合体"的审美文化特征,即以阴为本.以阳为用,既揭示出与女扮女丑神似的女性共有的"阴柔特质",又流溢着不同于女扮女丑的男性独特的"阳刚之气"。
女性外交 各领风骚
作者: 乔新生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交家   棒球运动   以色列   欧盟   观察家   国际社会   国防部长   女性形象   菲律宾   国际政治  
描述: 不久前,美国国务卿赖斯任命一名棒球运动员为体育特使,准备在全球推广棒球运动。赖斯此举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因为这是一种软性外交手段,与她以往所展示的"硬"大相径庭。不过,这倒是牵出了一个话题:当今世界,女性外交有何特点?
< 1 2 3 ... 54 55 56 ... 60 61 6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