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36 条
-
论“红磨坊画家”劳特累克的艺术题材
-
作者:
王霞
来源:
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特累克
艺术价值
艺术题材
女性形象
红磨坊
-
描述:
劳特累克一生以蒙马特花花世界中的歌女、舞星、绅士、妓女以及纸醉灯迷的欢乐场面为题材,他自己也长期沉湎于这样的生活。他虽出身显赫却无正常人的健康与欢乐,这种高贵富有和丑陋畸形,使他选择了不同于任何同代艺术家的道路。他从不歌颂美好,也从未描写过上流社会,他选择了放浪自由的花花世界,也选择了表现人生堕落和邪恶的一面。他不去描绘大自然,也不说教劝善,而全凭自己的感觉和切身体验,直率地去揭示他所熟悉的也是一般人不轻易表现的那个世界。他从不赞颂高雅和粉饰生活,而用嘲讽夸张的画笔,描写可笑而令人生厌的形象。可以说他完全
-
论元代山东杂剧爱情戏
-
作者:
李秋晨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寒士
爱情戏
元杂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元代山东的爱情戏塑造了勇敢、热情、敢于跟封建礼教做斗争的女子形象,既有大家闺秀,也有青楼妓女。戏剧展现了元代文人落魄的地位和凄惨的生活。
-
约翰·多恩诗歌赏析
-
作者:
司德花
洪爱云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恩
宗教信仰
基督教
诗歌特色
女性形象
-
描述:
约翰.多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极具诗歌天赋,开创了"玄学派"。他的作品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甜美诗体。他摒弃了过去人们在诗歌中所应用的传统的意象,其作品风格极具智慧,引人深思,善用引申的暗喻来对比极其不同的事物。本文即在约翰.多恩的诗歌特色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中国传统文化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表现:《菊豆》及《大红灯笼高高挂》
-
作者:
季蓓蓓
来源: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语言
文化
张艺谋
色彩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之一,其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电影集哲学研究、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于一体。他执著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追求构图的力度、意想的丰富和色彩的饱满,通过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达到独特的艺术境界。
-
The Whores that Shall be Dead:The Fluid Images and Predicament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Shakespeare's Othello
-
作者:
陈忆绮
来源:
嘉南学报(人文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赛罗
拉岗
憎恨女性
他者的欲望
女性形象
-
描述:
The Whores that Shall be Dead:The Fluid Images and Predicament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Shakespeare's Othello
-
从杜十娘看明代女性新的婚恋观及其成因
-
作者:
郝敏君
来源:
管理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二拍
成因
杜十娘
女性形象
婚恋观
-
描述:
从杜十娘看明代女性新的婚恋观及其成因
-
唐五代商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洪英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商贾小说
唐五代
商妇
女性形象
女商人
-
描述:
据笔者统计,唐五代商贾小说中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女商人,第二类是商妇.无论是女商还是商妇,其性格特征中始终都有坚强、强悍.商人重利轻别离,商妇必须要支撑整个家庭,必然会培养出唐代商贾小说中的强悍女性形象,同时唐代商妇的性格特征也是社会思潮的必然表现(女权的强大).
-
风吹不散的两生花:简·爱和郝思嘉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张晶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比较
先驱
简·爱
女性形象
-
描述:
现代女性文学的确证,如果在世界文学史的长河上溯百年,简·爱和郝思嘉均为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先驱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的身世和生活履历迥异,但她们坚强的性格,对爱的执着和与生活不断抗争的勇气,她们各自的多元选择与确证的人生,她们共有的几近相同的个性特征和相似的爱情观,都是女性文学和比较女性文学的史诗和里程碑。
-
李光洙和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金明淑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光洙
创作情结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
描述:
李光洙和川端康成均为具有穿透女性心理并准确捕捉女性意识及情感之能力的大家,塑造出一系列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们的文学在本民族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各自的文学史上占据显赫地位。但是这些妩媚的女性形象背后却是两位作家相似的童年遭遇和受伤的初恋及基于此的创作情结。当然,不同的时代课题和作家个性、传统文化基因的干预迫使他们的文学最终演绎出异样的情态。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可探寻作家的创作心理并解析两位作家晦涩复杂的文学世界。
-
新时期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
作者:
李琦
杨时梅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观念嬗变
影像书写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电视剧在现代社会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神话"建构功能,其中的女性叙事就显示出影响社会秩序建设、规范女性自身形象的深刻文化制约作用。通过对1990年、1999年、2009年三部在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电视剧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新时期电视剧女主角形象变化的轨迹。《渴望》中的刘慧芳自我意识缺失,是传统道德女性的范本;《牵手》中的夏晓雪身上交织着传统性与现代性,彰显了知识女性在经历社会角色困惑后日益苏醒的主体意识;《蜗居》中的郭海藻则是物欲至上的世俗价值观念背离传统伦理道德
<
1
2
3
...
53
54
55
...
82
83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