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女性救赎模式解读
作者: 吴宏杰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救赎   宫崎骏  
描述: 宫崎骏动画电影主要以女性作为影片的主角,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相比,宫崎骏影片中的女性显得更加坚强,不依赖他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她们具备卓越的能力或者非同寻常的魔法,承担起了救赎男性角色的重任。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鲍西亚的双重性格解读
作者: 李琪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性格   鲍西亚   女性形象  
描述: 鲍西亚是莎士比亚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她是一个富豪贵族的孤女。她是博学细心、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谈吐文雅、机智勇敢、随机应变、行事果断,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女性觉醒时代的曙光。本文就鲍西亚这个人物的性格进行新的解读。
涅槃之后的重生:浅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魏经明   郭红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坚强独立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中,人们总能够体会到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与同情。透过他闻名世界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恶劣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给贫苦农民所带来的悲惨境况。而当生活的艰辛与无情的压迫向贫苦的主人公一家袭来之时,坚强果敢的乔德母亲与善良刚毅的罗撒香带给了这个家庭温暖与希望。斯坦贝克通过对人物深刻的剖析,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探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唤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及自然的关注。作者亦通过对环境细致入微的描写,烘托出主人公虽身处绝境,却凭着母性的光辉与不
女性在媒介传播中的三重身份解读
作者: 廖思琦   来源: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媒介   媒介传播   女性形象   女性  
描述: 女性在当代媒介传播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女性在媒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女性在传播中有着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受众三重身份,对女性这三重身份的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性别传播这个问题的理解。
论《华伦夫人的职业》中薇薇安代表的萧伯纳的新女性观
作者: 徐馨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观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薇薇安是萧伯纳在作品中初次尝试创造的正面主人公,她是新女性的代表,自立、勇敢和果断,朝着与传统相反的方向走去。她是萧伯纳创造的"无性别的女人"之一,尽管如此,萧伯纳独特视角下的新女性观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原有观念,促进与声援了女性主义运动。
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
作者: 朱蓓蕾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态度   女性艺术   女性形象   朱自清散文  
描述: 朱自清的散文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现代白话美文的典范,也为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早期的清秀隽永,中期的质朴腴厚,还是后期的深邃激进,无不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审美情趣以及时代气息。笔者仅就其散文中出现的女性这一内容进行浅谈。
涅之后的重生--浅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魏经明   郭红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坚强独立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中,人们总能够体会到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与同情。透过他闻名世界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恶劣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给贫苦农民所带来的悲惨境况。而当生活的艰辛与无情的压迫向贫苦的主人公一家袭来之时,坚强果敢的乔德母亲与善良刚毅的罗撒香带给了这个家庭温暖与希望。斯坦贝克通过对人物深刻的剖析,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探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唤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及自然的关注。作者亦通过对环境细致入微的描写,烘托出主人公虽身处绝境,却凭着母性的光辉与不
难脱宿命气息的爱情
作者: 尚静宏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心理   宿命的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安妮宝贝最擅长描写是绝望却深刻的宿命爱情,笔下的人物在对爱情的追求中都难逃某种宿命。每个作品的女性主人公在她的笔下呈现出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和抑郁冷淡的内心世界。她揭示着爱情在现实社会中赤裸本质,让读者看到那些有着空洞眼神、寂寞手势,在后现代的水泥森林中浮动,迎接宿命的女性,内心是怎样的流离失所。这种爱情描写,使得她的作品化作一把刺入读者心灵的匕首,迫使他们和女性一起疼痛,在引发读者共鸣和审美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命运和灵魂的深刻思考。
中外安妮塔·德赛研究综述
作者: 江山   孙妮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妮塔·德赛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安妮塔·德赛是著名的印度移民女作家,是印度当代三大女性作家之一。她凭借《白日悠光》、《在拘留中》以及《斋宴·盛宴》三次提名"布克奖",对印度当代文学影响深远。新时期国外对安妮塔·德赛的研究呈多元化趋势,研究者从多个角度阐释安妮塔·德赛及其作品,注重其作品中体现的"疏离"主题以及作者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高度赞扬了德赛对传统叙事方式的突破,但国内对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安妮塔·德赛的研究综述,不仅可以深入分析安妮塔·德赛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而且可以为以后中国的德赛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浅析新女性主义背景下中国影视剧的“小妞时代”走向:以《新闺蜜时代》和《小时代》为例
作者: 赵英君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性别叙事   小妞时代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几年,中国电影电视产业不断发展,影视剧中的社会性别特征也凸显出来,从《杜拉拉升职记》到最近的《小时代》、《新闺蜜时代》,女性角色渐渐丰富了荧屏,这种大众传媒对于观众意识形态的引导,更让社会深入思考了新时代新女性主义下的两性关系,影视剧更是向一种“小妞时代”发展。
< 1 2 3 ... 52 53 54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