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3 条
-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女性美
-
作者:
周晓京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封建社会
聊斋志异
女子
蒲松龄
女性形象
花妖狐魅
审美理想
短篇小说
异类群
-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享有“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刘欣中:《短篇小说之王——漫淡》,花山文艺出版社)的盛誉。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以轻灵活脱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群象。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精灵,画中人,瞳人,离开人世的死魂灵。”鲁迅先生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在这些异类群象中,“塑造得最成功
-
在西方文学影响下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和衍进
-
作者:
王挺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神话
女性意识
妇女形象
中国女性文学
妇女作家
各民族
父系
专制文化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她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各民族文明史的开端,大多发生在父系文化已经成为专制文化的时代,于是,整个文学源头就在父系文化的控制下开始了江河之行。女性作为“第二性”和“多余的肋骨”在历史上一直是套着沉重的枷锁处于劣等地位的。当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打开禁盒,释放了各种罪恶贻害人类时,“妇女是人类罪恶之源”观点,就成了西方神话和宗教中妇女形象最古老最鲜明的特征,而且具有异乎寻常的渗透性和弥漫性,维持了几千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论丁玲的早期小说创作
-
作者:
蔡美琴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经历
矛盾性
早期创作
丁玲
无政府主义者
复杂性
个性解放
共产党领导人
女性形象
早期思想
-
描述:
文章简述了丁玲早期的生活经历,认为“丁玲的早期生活是在寻找人生的光明之道”。她“较早地受到共产党领导人的教育,却也跟无政府主义者接触过。她对旧社会有不妥协的反叛情绪,却又不愿受纪律的约束,要自由地飞”。“她当时固执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坚持寻找的是个人奋斗道路。但由于屡次受挫,她对这条道路也开始产生怀疑,却又不知该往何处走。这就是丁玲早期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
从《诗经》谈父系文化对中国妇女形象的影响
-
作者:
林光华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形象
根本性
统治者
奴隶社会
影响制约
诗经
父系
文化意识
主导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诗经》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从性格类型看:有热情奔放的,如《唐风·有杕之杜》,写一位怀春的少女主动大胆地向男子求爱;有坚强刚烈的,如《鄘风·柏舟》中的女子对爱情始终不渝,对母命誓死不从;有刚柔兼济的,如《卫风·氓》里的女主人,既温情脉脉又刚烈决断;有漫柔敦厚的,如《邶风·静女》,姑娘对小伙子一片忠诚,赤心相爱;有羞涩怯懦的,如《郑风·东门之婵》,姑娘与邻
-
试论新加坡作家尤今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邵德怀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女性作家
接受者
王安忆
小说创作
新加坡
社会文化
文体风格
尤今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四以来,操持具有明显女性性度特征的笔调,游弋于小说领地的女性作家,在文体风格方面几乎无一例外遭遇过不同程度的阻碍,或者来自现实的血腥击破了她们的美丽梦幻,或者来自本文内部的挑战驱使她们改弦更张。真正能凭藉具有十分鲜明的女性性度特征的风格,在历史上占据较高地位的女性作家,在华文文学宽阔天际中只能说寥若星辰。
-
论《红楼梦》中的“女性王国”
-
作者:
陈星鹤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王夫人
女性世界
凤姐
宝玉
王熙凤
大观园
女性形象
贾母
贾府
-
描述:
《红楼梦》是以它深刻而丰寓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著称于世的。二百多年来,被中外学者广泛地研究着,由于角度上的差异,寻找出来的主线,据有人统计达七条之多,而其主题思想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不想对这些不同的说法评论是非,也没有能力这么做,只拟探索作者在小说里所精心描绘的
-
浪漫与悲凉——评蓝怀昌长篇小说《一个死者的婚礼》
-
作者:
杨长勋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形成
死者
婚礼
内部结构
图腾
小说家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文革
-
描述:
一、作为精神的图腾作为小说家的怀昌,对自己的整个创作显然有比较明晰的构架:在注意一个作品内部结构的同时,更注意自己让自己的全部作品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合理的结构和构成。怀昌从现实民族的道德风习写到现实民族的痛苦变革,又从不太远的文革历史中的“魂断孤岛”,写到遥远的时光里那个“死者的婚礼”。这一点,并不是作家都能做到的,
-
执着的理解与追求:论苗族作家李必雨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郑海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理解
景颇族
小说创作
传奇色彩
观念意识
读者
作家作品评论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
描述:
一李必雨是这样一位经历颇多曲折的作家,还在青少年时代就迷文学于痴醉之间,虽然有正规的科班功底,但种种原因却使他“绝过当作家之望”。尤其是1969年,他被迫远走异邦他乡,当过厨师,赶过马,种过田,浪迹于萨尔温江两岸,在缅甸克钦(我国称景颇)山民当中,与他们同甘共苦了8年。又以两年功夫蹀躞于傣族坝子和佤族之间。曾被摆子鬼叼去过魂魄,也几乎在刀客的枪下丧命。”他于1978年回国重操教书匠的旧业,未待生活完全安
-
谈谈阻碍妇女心理解放的诸种因素
-
作者:
王珏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妇女心理
不平等
心理因素
妇女解放运动
精神解放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历史阶段
心理环境
-
描述:
妇女的心理解放问题,说到底就是创造适应女性精神解放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及提高妇女的心理素质,并以此使妇女解放运动进入更深的层次问题。固然,妇女从旧社会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中解放出来,并且摆脱了法律赋予她们地位上的不平等,这标志着女性解放的进程走完了重要的历史阶段,但它并不意味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完结。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妇女在争取心理解放的进程中所面临的阻碍必将更加严峻。
-
黑土戏剧的阳刚之美
-
作者:
朱雪艳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史
黑龙江
美学风格
戏剧家
现实主义
黑土文化
周恩来
女性形象
剧目
阳刚之美
-
描述:
最近几年,黑龙江戏剧异军突起,仅在1987年到1989年,就相继有《曹植》、《黑色的石头》、《欲望的旅程》、《野草》、《少年周恩来》等14台剧目晋京演出,而在1990年4月,一次就有8台剧目晋京进行汇报展览演出,这不仅在黑龙江戏剧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为全国所瞩目,被称为戏剧舞台上的“黑龙江现象”、“黑旋风”。黑土戏剧出现这样令人欣喜、又耐人寻味的现象,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与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是有直接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