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莫愁女”能否代言南京女性?
-
作者:
朱安平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封建士大夫
代言人
江苏省
秦淮
六朝时期
国家兴亡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政协委员
南京
-
描述:
“莫愁女”能否代言南京女性?
-
中美女性电视节目个案分析
-
作者:
张宁
来源:
中华新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个案分析
电视节目
主持人
频道定位
男女平等
中央电视台
主流媒介
电视频道
女性生存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美女性电视节目个案分析
-
邓平寿:虎城人民的好儿子(下)
-
作者:
刘维涛
来源:
人民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党支部书记
宿舍
母亲
最顶层
保温杯
衣服
丈夫
女性形象
条件反射
妻子
-
描述:
邓平寿:虎城人民的好儿子(下)
-
大众传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
-
作者:
吴飞
来源:
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化
社会性别理论
男权文化
女性发展
社会性别视角
传媒形象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地”、“直接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则指出,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表现
-
王海鸰婚姻系列中的女性形象谈
-
作者:
黄锦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婚
时代
高等教育
婚姻家庭
生存状况
爱情
价值观念
女性形象
中国式
婚姻生活
-
描述:
王海鸰婚姻系列中的女性形象谈
-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中国电影
导演
年代
女性意识
电影创作
解读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素瓦·特吕弗曾深有体会地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的确如此,电影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叙事从未离开过女性这一话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历过一次历史的辉煌。电影导演们塑造了一大批表现女性内心体验,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但进入90年代,导演们在创作时更多地考虑市场票房,女性的声音在逐渐削弱与消解,女性意识也呈退守状态。她们不是被男性声音所覆盖,同化于强势的男性表达.就是在与男性影像话语“共谋”中陷落。整体说,女性在1990年后的中国电影文化中基本上是缺席的,
-
悲情中的执著守望——解读川端康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聪颖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雪国
作者
艺妓
执著
女性形象
岛村
小说
心灵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的《雪国》倾注了作家对生的执著,对爱的苦恋,是一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缠绵悱恻的歌,特别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美的理想。
-
夏泼与简爱两个女性形象差异的比较
-
作者:
李向武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女主人公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名利场
女性形象
萨克雷
-
描述:
1.引言英国19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中的主要人物蓓基·夏泼与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具有相似的生活处境、曲折的人生经历、不公平的命运
-
灵与肉双重欲求冲突中的苦魂:《白鹿原》与《古船》中女性形象的个案比较阐释
-
作者:
王渭清
赵德利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家族
男权社会
作家
陈忠实
白嘉轩
女性形象
白鹿原
传统文化
古船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的《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两部占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人物众多,时间跨度长,结构宏大,意蕴丰厚,影响深远,被人誉为20世纪优秀史诗巨著。两部小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以家族的社会变迁为题材,展示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都描写了族长式权威人物——赵炳和白嘉轩;都注重了历史变迁中党派之争与家族的联系——洼狸镇的隋、赵、李三大家族和白鹿村白、鹿两大家族与国共两党的联系;都从人物命运冲突中探求历史文化的潜隐影响等等。其中,在小说中虽为次要人物,却又在审美意蕴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
-
时间交响中的生命壮歌——超性别视角下的黑龙江戏曲女性形象
-
作者:
朱雪艳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生命
时间
艺术作品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20世纪20年代
戏曲
-
描述:
“从人类艺术的发展看,艺术作品总是钟情于两性世界,女性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永恒内容之一,并鲜明地折射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戏剧中的女陛形象创造,经历了漫长的男权中心和近代激进的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崛起于新时期的黑龙江戏曲,又以突破以上两种局限的超性别目光,真实动人地展现了时代大潮中黑土地域的生命景观。[第一段]
<
1
2
3
...
43
44
45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