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乐在平凡书风流——记解放军某部新闻干事张洪水
-
作者:
吴瑞虎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流
干事
报告文学
新闻
洪水
征文活动
题材
当代女性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记者李亚丹报道:今天揭晓的《当代女性》报告文学征文活动,为绚丽多采的当代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组风流倜傥的中固女性形象。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以总参女子军乐团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应当更富有》和张洪水描写军人妻子的作品——《迟写的祭文》获得最佳作品奖。……
-
凄楚动人——《鸣机夜课图记》精采片断赏析
-
作者:
金予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封建时代
波浪
撰写
记叙文
生平
感情
清代学者
母亲教育
女性形象
-
描述:
《鸣机夜课图记》是清代学者蒋士铨撰写的一篇记叙文。作者以真挚的感情叙述了母亲的生平感人肺腑的事迹,描绘了一位封建时代的贤慧、娴雅与善良的女性形象。第五段,作者紧扣“鸣机课图”回忆了幼年时代受母亲教育的往事,文章写得情深意切,断人肝肠。这段文字只有一百三十七字,却写得委婉曲折,波浪起伏,人情人理,真切
-
论川剧《白蛇传》的审美价值
-
作者:
张守清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剧
马克思
观众
审美享受
戏曲表演
表现形式
白蛇传
审美价值
戏曲艺术
女性形象
-
描述: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在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审美价值是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川剧《白蛇传》从它的内在意蕴和外在形式看,都不失为戏曲艺苑的上乘佳作。它以白蛇和许仙的爱情纠葛为主线,以法海和王道陵一方为副线且与白蛇构成矛盾的双方,用对比的手法衬托了白蛇崇高的品质和
-
试论台湾作家七等生
-
作者:
寒青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自我意识
社会环境
物质文明
小说世界
人类
作品
女性形象
理想与现实
台湾社会
-
描述:
随着历史的脚步踏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纪,近乎国际流行色味道的事物,我们已不再感到恐慌和陌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些事物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相反,我们往往为探究它们的价值以及构成这种价值的若干要素大伤脑筋。七等生和他的小说世界大概就属于这种令人困惑的研究课题吧。七等生其人一、强烈的自我意识七等生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是不寻常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突飞猛进,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畸型发展,台湾出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不得
-
困惑·探求·超越·——近年来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嬗变
-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子汉
女作家
口述实录文学
自我渲泄
张洁
题材
爱情
视境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年来女性文学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由情绪型的“自我渲泄”,经历了寻求“爱的权利”,“寻找男子汉”,“寻找自我价值”等曲折的过程,终归于理性的“超越自我”,在题材上不断拓宽,认识上不断升华,创作风格由单纯的“纤丽婉约”发展为丰富多姿,这是新时代女作家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
丁玲笔下的时代之光
-
作者:
王建中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丁玲创作
莎菲
新理论
唯物史观
中国新文学史
时代精神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女性形象
向警予
-
描述: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丁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她将近60年的创作生涯,展现了新文学发展的轨迹。丁玲和其他无产阶级作家一样,有她逐步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丁玲从小生活在比较进步的环境里,父亲早逝,但她的母亲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作为一个名门的年轻寡妇能够毅然冲破封建樊篱,入学读书,走向社会,振奋女子志气,要求男女平等,与进步女性向警予等人的交往,更增加了自身的勇气和力量,逐渐接受了解放工农、唯物史观等新理论。后来丁玲回忆说:“原来我母亲的许多行动就是以她(向警予)为
-
对男性社会的挑战与臣服——评戴晴《性开放女子》
-
作者:
刘敏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主人公
开放
女子
纪实文学
矛盾与冲突
男性社会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两个问题
-
描述:
戴晴的中国女性系列“性开放女子”这篇纪实文学。作为一个本文,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戴晴是作为一个女性在进行编码,因而这个编码的规则必然带有八十年代女性特征;第二戴晴是在一个事实上的男性社会中进行编码,因而她又不可避免地在本文中带有一种向男性臣服的倾向。正是这两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当代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矛盾与冲突的“症候”。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些分析。
-
王西彦早期小说创作中的恋母情愫
-
作者:
刘剑虹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群体
中国社会
作者
创作道路
小说创作
母亲
三十年代
个人风格
女性形象
恋母
-
描述: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似乎于突然之间崛起了一个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生机勃勃,富有潜能,与变动着的中国社会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一出手就显示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且每一个都年青得让人嫉妒”。王西彦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王西彦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1930年初中毕业前夕创作的短篇习作《人生之谜》。它的价值在于作者无意中给今后的漫长创作道路,划定了一条方向线—探索普通人的人生之
-
论《理查三世》的浪漫主义色彩
-
作者:
聂世闻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德华
莎士比亚研究
事件
浪漫主义色彩
现实主义
历史真实
创作特点
加西莫多
女性形象
历史剧
-
描述:
在莎士比亚的全部剧作中,《理查三世》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首先,从创作时间上来看,它创作于1592年,是莎士比亚的第四部剧作;若从出版时间上看,它出版于1597年,又是莎士比亚的第二部剧作。其次,从内容上来看,它以一个地地道道的恶棍为主人公,描绘了他的“悲惨事迹”。这种以坏人为主人公,以表现坏人的事迹为
-
一条自己的轨道——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崛起
-
作者:
金燕玉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八十年代
女作家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心态小说
内心世界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地平线
-
描述:
女性文学当然与女作家有关,也当然与写女性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女作家写的作品和所有写女性的作品都可以称作女性文学。美国伊丽莎白·詹威提了一个界定的标志,指出女性文学“所探讨的将是那些从妇女的内心世界描写她们经历的女作家”,这是十分可取的。她认为:“产格意义上的妇女文学的作者认识到妇女的生活道路与男子的不同,她们想调查这些不同之处。至少她们下意识地知道需要用一种不同度数的镜片才能清楚地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