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99 条
-
严歌苓早期作品中“无性化”女性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
作者:
苏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无性化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本文对严歌苓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出她们的"无性化"特征,并对此产生的时代背景深度剖析,为研究作家后期的作品指明一定的方向。
-
女性形象与民族文化认同
-
作者:
白瑞雪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认同
内蒙古新世纪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人物形象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文学作品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容和方式需要通过人物来传达和表现,女性形象是表达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
《中国文学》英译版(1951-1966)译介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欣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外宣传
《中国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文学》中选译了很多有关女性的文章。本文以《中国文学》1951年创刊到1966年文革前这一时期译文文本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译介让国外读者了解了中国各个时期女性形象的转变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使得中国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对于中国形象的对外宣传有着重要的意义。
-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
作者:
吴迪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文化视野
女性形象
-
描述:
所有的文学创作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产生的,每个时代都是如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进入了现代社会,并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和渗透,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人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和夫妇同性,这一社会现象的转变影响着日本女性文学的创作思路和描写手法,在刻画女性形象时越来越多的日本作者更偏爱日常的叙事方式,更加个人化和个性化。本文试图站在女性形象发展的角度上,用文化视野对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祁琪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狐仙鬼怪
女性形象
-
描述:
鲁迅说:"《聊斋志异》中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1]《聊斋志异》中有着众多出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是反对封建统治的,并在思想上属于所谓的叛逆者。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审视,便
-
试论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80年代的爱情》
女性形象
野夫
-
描述:
作为野夫的代表作,《1980年代的爱情》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小关与农村女孩雯纠缠多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文拟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雯为研究对象,探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质,以及在此之下,作者的两性刻板印象与男权理念。
-
沈从文与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比——《三三》、《山下》读书手记
-
作者:
周晓坤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萧红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和萧红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其小说的背景地点也往往选在自己的故乡,而小说主题又往往在诗意的叙述中表现出一种深刻的荒凉与悲伤。同时他们又是迥异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们的语言风格以及小说的内在气质上。
-
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黎宏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有名的文学家,有着“鬼才”之称。芥川龙之介不同于其他的日本文学家,其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学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对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同时在日本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下,芥川龙之介创作出来许多经典的中国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针对芥川龙之介在游历中国前的前期作品进行赏析,探讨其作品当中诗化的中国人形象。主要以其前期代表作品《南京的基督》《奇异的重逢》和《杜子春》作为探讨对象。
-
试析电影《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牛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黑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影《紫色》是根据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紫色》改编而成的,以女主人公茜莉的生活为主要线索,进而从性别差异角度和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来对其进行刻画。影片中不仅是体现了种族歧视等问题,而是升华到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层面,向我们揭示了一部美国黑人女性从被压迫到最后反抗成功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的觉醒。在整部电影中,以茜莉为典型的四个主要黑人女性人物形象的存在是整部电影中女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在男性霸权主义下被凸显的贯穿整部电影的重要核心,是一部独特的黑人女性成长史。
-
从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中看男性中心意识 ——以愫方、张婉卿、虎妞为例
-
作者:
王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根植于中国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意识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只是为纳入男权中心文化而编造,是男性根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本文以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张婉卿,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为例,从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中窥探男性中心意识。
<
1
2
3
4
5
...
18
19
20
>